7月初,当踏入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北庄村这片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沿着新铺的平展展的柏油路进村时,看到的是一派盎然生机。村里的角角落落,“描眉画眼”,干净整洁,有模有样。路边山头,绿树成荫,庄稼宜人。那深深浅浅的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饱满的色彩绘制的一幅杰作。村委会办公大楼青砖白缝,修葺一新,透着古色古香的乡村雅韵。楼顶上,“推进清廉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十二个鲜红大字,映着朗朗蓝天,暖心,耀眼。办公楼下,“三务”公开楼前,有村民沐浴着冬阳,驻足围观,党务、村务、财务,桩桩件件,一目了然。
北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李凡丁 摄)
北庄村原来出名的就是耿家垴、和家垴旁的九枝槐,它们虽然历经千百年的沧桑,但枝干依然粗壮、枝叶照样繁茂,仿佛几位历史老人在见证、默守着这片深情的土地。北庄的传统砂器的精美令人赞叹。其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走进张爱小夫妇的砂器作坊,拉坯机嗡嗡作响。询问他们的生产情况,张爱小笑着说:“这几年,我们积极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现在我们的砂器可受欢迎啦!”据了解,他们的砂器作坊年产超12000件,年销售额达到30万元,利润10万元,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在红色传承室,讲解员小张深情地讲解:“我们这个20平方米的传承室,通过图片、版面等形式,展示了红色山乡教师张瑾瑶的生平事迹和奉献精神,在全村掀起了向张瑾瑶学习的热潮。村里还经常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参加过活动的村民老张说:“这些活动让我们更了解村子的红色历史,也更有凝聚力了。”每年这样的活动有10场次。在北庄村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
红色传承室(李凡丁 摄)
在北庄村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每个人的血脉。
在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尹光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介绍道:“我们一直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就拿党员教育培训来说,我们每月至少开展2次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为党员授课,今年累计培训党员500多人次了。”在新改造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便民警务室等场所一应俱全,总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在这里办事的村民表示:“现在办事方便多了,而且党员干部们的服务态度特别好,给他们点赞!”今年,村里还培养了发展对象1名、预备党员1名,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整洁干净的村中道路(李凡丁 摄)
走在村里新修的柏油路上,碰到了正要去田里劳作的村民老尹,他表示:“现在村里投资30万元,把路修得又平又宽,去田里干活都更带劲了。”在新铺设的自来水主管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一位施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2000米的主管道铺设,预计2024年底,村民们就能家家通上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用水发愁啦。”我们还看到村里新建的四个联户水冲公厕,每个有20平方米,还有专人负责清扫。新维修美化的500平方米办公大楼和100平方米戏台焕然一新,300平方米的小游园和500平方米的小广场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1000平方米的临街墙面经过彩绘,变得五彩斑斓,充满艺术气息。
来到花椒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我们村现在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这片100亩的花椒地,每亩种了100棵花椒树。等三年后进入盛果期,每亩能产花椒100公斤,按每公斤25元算,预计能给村里带来25万元的收入呢。”在连翘种植区,管理人员说:“村里利用荒山荒坡种了160亩连翘,每亩120株。三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可产连翘80公斤,按每公斤30元的价格,预计能给村民增加38万元的收入。”反季节蛋鹅养殖厂房有新改造的500平方米厂房,厂房内分有鹅棚、育雏室、存蛋室、消毒间,并配有监控系统,为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养殖场负责人说:“该项目的建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3万元。”
在拆除违建现场,村支书尹光泽介绍:“这次拆除违建,支村两委成员带头,村民们也很支持。短短几个月,就拆除了30余处违建,总面积500平方米,为村子发展腾出了空间。”在河道清理现场,一位施工工人表示:“我们对1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垃圾和淤泥清理,清理垃圾20吨、淤泥30立方米,还修建了200米长的河坝。”走在新铺油的2公里长的村内主干道上,骑着电动自行车经过的村民笑着说:“这路修得太棒啦,又平坦又干净。”负责墙面彩绘的画师一边作画一边说:“能为村子的美化出一份力,我特别自豪。我们给1000平方米的临街墙面都画上了好看的画,希望大家喜欢。”
看着村里这种生机勃勃,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询问上任不到三年的村书记尹光泽,他哪来的这么大信心,他说“无债一身轻”呀,他记得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关于村级债务化解的问题。村里的会计岳秀莲,她拿着账本跟我们说:“当时为了摸清债务底数,我们专门成立了债务清查小组。经过清查,咱村级债务总额原来是6300万元。通过上下联动,通过政策化债、债权债务抵顶、自筹资金化解等方式,已经成功化解了5541.63万元的债务,化解率达到87.88%。”
在村数字乡村平台监控室,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平台功能:“通过这个数字乡村平台,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等信息都能实时公开,村民通过手机、电脑就能查看。平台每月的访问量有500人次呢。而且我们还安装了23套监控设备、2个云喇叭,村里的治安、环境和应急管理都实现了智能化。”村民尹岱说:“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办事方便多了,有问题还能在线预约调解,真是太好了。”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提供在线服务100多人次。(赵瑞 翟又)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