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趁着演出活动还未大规模开展,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文化馆的演职人员根据群众需求,抓紧时间排练新节目。同一时间,平定县星火文化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也没闲着,大家聚在一起对台词、练走位,争取把最精彩的表演献给观众。近年来,平定县在开展文化演出、文化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群众的需要和喜好,及时调整活动内容,通过“你点我送”的方式让平定百姓乐享优质文化生活。

平定县2024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颁奖晚会现场

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有益举措。2023年,平定县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演出下乡等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共计2000余场(次),让居住在县城以及乡镇、村庄的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文化的“惠”和“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如何更好满足大家的新需求、新期待?平定县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推出“菜单式”文化惠民服务,让群众按需“点菜”,文艺工作者“配菜”,文化部门精准“送菜”,以此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培训是平定县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寒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加平定县文化馆的公益培训;平时,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加平定县文化馆的免费培训。培训中,大家可以学习舞蹈、声乐、绘画、剪纸等课程。随着街舞、魔方、非洲鼓的兴起,一些人向文化馆反映,是否可以开设一些相关课程。经过沟通、协调,文化馆更新培训内容,新课程很受参训者欢迎。

送演出下乡也是平定县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娘子关景区想开展文艺表演活动、敬老院的老年人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了解到大家的需求,平定县“按需上菜”。平定县文化馆在保证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走进社区、乡村、敬老院、景区等,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演出内容方面,居民喜欢看什么样的舞蹈,村民喜欢听哪出戏,平定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诉求的人们,选择符合他们需求的“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送到百姓心坎上。

平定县2024年非遗民俗表演现场

“平定县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为啥不在惠民演出中加入非遗表演?”平定县东回镇木槽村村民张桃林的小建议,很快被采纳。于是,在文化表演、展示会、送演出下乡等活动中,人们不仅能看到歌舞、小品、戏曲等节目,还能欣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移穰龙灯舞、西郊武迓鼓、张庄社火、马山木槽扇鼓等表演,实现了“送什么惠民服务由群众说了算”。

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离不开演职人员的默默付出。对此,平定县组织乐于奉献的文艺爱好者成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只要有需求,大家就会充实到演出队伍中。如今,平定县东关社区、南关社区以及较偏远的西峪掌村、洪水村等,留下了“蓝梦舞蹈”“开心舞蹈”“西郊原生态武迓鼓”“移穰龙灯舞”等演出人员和志愿者的身影。

平定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平定县将继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舞培训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并根据群众需求,适时调整演出和培训内容,让文化在为民中见真情、在惠民中得实效。(张泉东 赵瑞)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