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曾经的“边、远、穷”老区小山村,到如今的省级“文明村”“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美丽宜居示范村”“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谈起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泽城村的巨变,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感慨万千。

为实现村子的“蝶变”,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通过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领办企业,打造写生、核桃、光伏、水电等特色产业链条,将党的领导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以党建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泽城村是晋中市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乡村善治善为,提升治理效能的一个缩影。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晋中市认真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殷殷嘱托,落实省委“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要求,晋中市坚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干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两心变一心、黄土变成金,以干部群众思想更新、服务创新来推动治理革新。

泽城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告诉记者,为了给写生基地发展保驾护航,村里延伸“治理末梢”设置“网中网”,把写生驿站划定为专属网格,把游客接待服务总站、6条写生线路、30个写生点纳入专属网格管理,形成了“党组织书记+网格长+专属网格员+微网格员+写生人群”网格体系,明确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环境治理等“多岗合一”职责,做到一网统筹、联动监管、责任到人,实现“大事小情一网兜”。

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晋中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深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深化乡镇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全市域开展“一堡垒五中心”创建,打造了526个示范型、1782个达标型党组织,带动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每村平均达到了68.7万元,晋中市8个村入选全省“2023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十佳村和先进村”、全省数量最多。

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晋中市针对一些乡村留守老人多的问题,采取“五个一点”农村养老办法,建设养老“幸福驿站”959个,探索“托老”模式,解决村内老人急难愁盼问题,带动农村矛盾有效化解。

晋中市灵石县全面实施“百村万户”幸福养老工程,以幸福小院托起养老大民生。翠峰镇陶家山村的幸福小院受到村里老人们的“热捧”。早晨8时不到,陆续有老人前来就餐。近期天气炎热,村“两委”不仅在小院里搭起凉棚,还装上了风扇,给老人们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村民王凤莲高兴地说:“小院菜色挺好,给老年人解决了吃饭问题,真是一件大好事。”

针对村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晋中市通过挖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昔阳县通过举办了“大寨村晚”群众舞台文艺专场活动,让优秀文化燃动寂静乡村。近年来,“村BA”、“村晚”、“村MMA”等一系列活动接连举办,为村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激发了广大村民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干劲热情。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