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中旬起,连绵雨水导致土壤水分饱和,部分农田出现积水,秋粮面临倒伏、发芽霉变风险,10月下旬的突发暴雪,更让今年的抢收工作面临考验。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之际,灵丘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与群众并肩打响秋粮抢收保卫战,在风雨中勾勒出干群同心的动人画卷。

武灵镇西口头村的300亩有机洋姜基地里,党群合力的场景正火热。党员志愿者分工协作,有的协助收割机清障开路,有的参与洋姜拾捡装袋,与工人共同保障每日采收进度。镇党委还同步对接市场资源,为采收的洋姜打通深加工与线上销售渠道,让抢收的成果快速转化为群众收入。

东河南镇的秋收战场上,同样涌动着“党员红”的暖流。金秋时节,该镇田间玉米连片金黄,果园里果实缀满枝头,却受阴雨影响面临采收延误风险。镇党委迅速发动党员干部牵头组建助农志愿服务队,按照“分片包户、重点帮扶”原则,深入到各村田间地头。志愿者们明确分工,年轻党员负责掰玉米、扛粮袋等重活,女党员则协助分拣、装袋,对村里的低保户、独居老人等无劳力家庭,更是全程“一对一”帮扶,从田间采收一直送到家中晾晒。在古之河村,党员志愿者用三天时间帮独居老人王大爷收完2亩玉米,还帮着联系烘干点处理潮湿籽粒。截至目前,该镇党员志愿服务队已帮助200余户农户抢收玉米、杂粮等秋粮800多亩,切实守住了农户的“粮袋子”。

下关乡党委针对秋收时节农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积极组织返乡流动党员成立秋收帮扶队。根据流动党员返乡情况和特长,科学编组帮扶小队,由村“两委”干部带队,帮助农户抢收玉米、核桃等农作物,确保颗粒归仓。针对未返乡流动党员家庭的秋收困难,乡村两级党组织专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实施“一对一”帮扶。通过走访联系详细了解需求,组织乡村干部、在家党员和志愿者帮助开展农作物收割、运输等工作,切实解决在外党员的后顾之忧,传递组织关怀。

在红石塄乡月亮湾有机苹果园,露水未干的果园里早已活跃着党员服务队的身影。连续降雨让苹果采摘窗口期缩短,党员们既当“采摘员”帮果农抢收果实,又当“分拣员”协助按品种分级装箱,还主动对接物流企业保障订单配送。“每天党员们比我们到得还早,不然这么多订单真赶不及。”果园工作人员马大姐说,在党群合力下,秋收期间每日采摘量仍超1000斤,订单如期发往各地。

抢收战场在哪里,党员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在石家田乡温东堡村,4300多亩玉米是全村的“金饭碗”,今年雨水勤,玉米丰收,但也让晾晒难题愈发突出。村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突击队,联合市华润燃气公司驻村工作队,抓住雨停间隙开展“抢收、抢烘、抢晒”专项行动。田间地头,党员们与村民一道掰玉米、装粮袋,三轮车在泥泞道路上穿梭往返;烘干塔旁,党员志愿者协助合作社做好玉米脱粒、烘干衔接,这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增收利器”24小时不停运转,三天内就收购处理玉米500多吨。“有党员帮着抢收,还有烘干塔兜底,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村民李星看着家门口卖出的玉米,算起一亩多赚60元的账,笑容格外灿烂。

这场抢收战中,科学调度与精准服务同样关键。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上级“抢收抢种保丰收”紧急通知,组建技术服务组深入各乡镇,指导农户采用雨前抢收与适时早收结合的方式降低损失。针对农机调度难题,县乡两级党员干部联动排查,协调相关企业派出4台大型收割机,在武灵镇、石家田乡等主产区开展跨区作业,确保“好天气不等人,收割机不停歇”。

截至目前,在干群合力下,灵丘县秋粮抢收已进入收尾阶段。从玉米田里的躬身劳作,到烘干塔旁的日夜坚守,再到果园中的忙碌身影,那抹跃动的“党员红”,成为这个多雨秋天里最安心的色彩。这场抢收保卫战,不仅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更凝聚了乡村振兴的民心力量,让“粮丰、质优、民富”的篇章在灵丘大地上生动书写。(来源:灵丘县委宣传部)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