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沃野奏响丰收曲 田畴处处美如画
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丰收的色彩,是大自然最绚烂的调色盘。沉甸甸的丰收,写在山西晋中大地上,映在人们心里。
在山西晋中,智能温室大棚里蔬菜加速生长,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区内玉米长势旺盛……近年来,晋中市因地制宜,将科技创新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推广农业生产“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寿阳县景尚乡贾豹村玉米单产提升集成技术示范区,一套“会思考”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格外引人注目。500立方米的储水仓与三种有机肥储箱相连,通过管道和发电设备实现“按需施肥”。百米外的监测终端实时回传土壤墒情、养分数据,自动生成灌溉方案。技术总监柴亚男介绍,借助云数据智慧平台,仅需4人就能完成5400亩玉米大田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生产检测全流程。水肥同步施用使氮肥利用率从35%提升至60%,每亩节水超20吨,还减少了化肥面源污染。
今年5月,寿阳县凭借农业产业基础、科技赋能及品牌塑造等优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名单。随着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红利的释放,当地正全力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样板”。
科技赋能的场景在我市并非个例。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智慧农场示范基地,所见到的景象让人震撼:地上、空中安装有各种管道和仪器,随处可见的是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水肥一体机、逆渗透纯水机组、多介质过滤器……在各种高科技的助力下,各类果蔬长势喜人。
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植物工厂相关技术人员说:“省力轻劳、智慧调节是大型植物工厂的特点。在这里,所有的蔬菜生长参数都是经过大数据精准调控后生成的智慧决策,电子显示屏会显示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实时更新营养液数据等。”(记者 张凯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