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多个土豆品种陆续进入采收期,“机械+人工”的采收模式高效运转,浑圆饱满的薯块铺满田垄,奏响了丰收的乐章。
作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高石庄乡依托地理优势,近年来持续优化土豆种植结构,精选适配品种推进规模化种植。此次丰收的品种不仅耐旱耐寒、抗晚疫病,且产量稳定,高水肥条件下亩产高,兼具鲜食与加工价值,成为市场青睐的加工型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当地土豆产业的产品体系。
采访时,新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鹏告诉记者:“今年种植马铃薯7000多亩,亩产超5000斤,预计总产量近2万吨。主要销往陕西、阳泉、内蒙等地。采收雇了300多个工人分拣装车,一天能收1500吨左右,收净率达99%,基本不伤薯块。”当地村民靳万青也难掩喜悦之情:“我现在每天就在这捡土豆,每天能挣三百多元,离家近很方便。”
据了解,为保障丰收成果顺利转化,当地通过“企业+基地”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不仅提供种薯繁育、技术指导等服务,还畅通仓储销售渠道,推动土豆从“田间”直达“市场”。目前,采收的土豆除供应市场外,还将送往加工企业制成淀粉等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增值。(来源:平鲁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尹琳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