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山西长治市沁县郭村镇丁家山连片种植的田间地头,半山掩映之中黄绿相间,今年4月播种的春播谷子还未成熟,而冬播谷已是一片金黄。

谷子迎来丰收(沁县融媒供图)

9月13日,丁家山种植的18亩冬播谷子迎来丰收,金黄的谷浪在田间翻滚,谷子地里,一穗穗颗粒饱满的谷子“笑弯了腰”,在阳光照耀下,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演奏着丰收的“乐章”。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收割,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据了解,今年陈鹏在去年播种冬播谷子基础上又增加了几亩,为保证小米的品质和口感,他听取农业专家建议选择专家推荐的适宜品种晋谷二十一号,并施用农家肥,采取人工除草,谷子好收成让他满心欢喜。

在基地,只见村民们手持镰刀,娴熟地收割谷穗。伴随着“唰唰”的收割声,一株株饱满的谷穗被拦腰割下,大家分工协作、干劲十足,确保谷子颗粒归仓。

颗颗谷粒,来之不易。“春华秋实”,在这片金色的田野,不仅承载着农民朋友丰收的喜悦,更闪耀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近年来,冬播谷子作为一项创新种植技术,于立冬后、土壤封冻前播种,比春播谷子提前30多天出苗,通过提前播种,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土壤水分,有效缓解春旱对谷子播种和出苗的影响,而且冬播谷子经历了三九严寒、早春霜冻和夏季高温,具有墩苗期长、穗分化时间长的发育优势,以及茎秆抗倒伏、抗病害优势,成熟后品质较好。冬播谷子的成功实践,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体现,为老百姓端牢手中的饭碗增添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

科技兴农添动力,助农增收育希望。冬播谷子的种植真正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看着不断收割下来的谷穗,郭村镇昌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鹏高兴地说道:“丁家山这个冬播谷,去年冬天种了18亩,现在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这个冬播谷已经是村里连续三年种了。它的优势就是生长期长,生长期长米油就丰富,米油厚,香味浓,品质就高。今年冬播谷子的长势比以往都好,每亩增产了二三百斤,都是因为利用好灌溉和一亩地上施5立方的羊肥,今年冬播谷的亩产预计在500斤左右。而冬播谷子提早成熟一个多月,上市较早,能卖到二十元一斤,实现了品质优、价格好。”

丁家山冬播谷子亩产增收也得益于地理位置明显有优势,种植谷子地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雾霜期长且本村有羊场,产出的羊粪有机肥就可以满足谷子种植所需的肥料。而沁县农业农村局也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持续加大对冬播谷子种植技术跟踪服务力度,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为沁县优质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郭学红)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