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以来,各地气温持续走高,位于晋蒙交界的山西左云县却迎来了清凉旅游热潮。95.4万亩的森林、25.2万亩的草地面积,让游客体验到夏天18.9℃的平均气温,享受一场“尽享清凉”之旅。
近年来,左云县围绕建设京津冀蒙生态后花园和避暑休闲康养首选地总目标,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长城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全链条资源,让生态“凉资源”蝶变成了文旅“热产业”。
整合资源,赋能文旅产业“热起来”
左云地处塞北黄土高原丘陵区,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涵盖地质、生态、气候、文化四大独特品质,集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于一身。境内夏蝉冬雪,春绿秋黄,飞雁点点,炊烟袅袅,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彩画。夏天在这里可寻找到最原始的美丽、最沁人的绿色、最赏心的蓝天;冬天可领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春秋可住农家屋、享民俗情,回归恬静,体验田园生活,品鉴风景之秀,找到生活的原调、饱满的灵魂、大美的真谛。
左云县以长城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翼,实施了一系列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举措,形成了“以长城游、山水游、休闲游、民俗游、美食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带,构建起了一条条研学旅行、户外运动、沉浸式游乐等特色文旅于一体的产业矩阵。
仲夏时节,左云摩天岭风景区下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来自省内外的一群群骑行爱好者也穿梭于古长城遗址之下,沿途的民宿老板老李正忙着接待预定暑假游的旅游团。来自河北的旅客赵小燕从旅行网上预订了白羊瑰秀里民宿,干净的环境、丰富的美食得到了点赞。“我是从微信朋友圈看到的,这里优美的风景、清凉的空气、丰富的长城文化一下子吸引了我,这不,趁着周末,我和朋友结伴出游,这儿的风景,确实太美了”。赵小燕惊叹道。
今年“五一”假期,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轿车、旅游大巴,来自多地的游客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来左云旅游的人数达到了5万多人,当地酒店、农家乐、农家客栈等实体店餐饮、住宿、服务等各项收入达到了250多万元。
挖掘优势,撬动文旅“流量”变“留量”
行走在仲夏的左云,绿意无边,远山如黛,近处滴翠,随处可见端着相机和背着画板的都市人,寻找最原始的魅力、最生态的绿色。风景引游客,风情留游客。位于摩天岭长城下的长城小镇户外露营基地四周绿荫泛波,芳草萋萋,花海如潮,一顶顶野营帐篷,点缀其中,一处处野饮餐吧,让游客一下子穿越到了大草原粗犷廖廓的塞外风情中。为了把“流量”变“留量”,长城小镇不断延伸服务业态,帐篷住宿、烧烤、骑马、音乐嘉年华、彩虹欢乐跑、篝火晚会、民俗舞蹈、传统戏曲等文旅休闲项目,吸引了当地居民和县域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在热闹中尽情享受生活的惬意和醇美。与此同时,原始的生态美景、清爽的空气质量,迥异的民俗风情,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也引起了国家及省市体育部门和知名院校的关注,中央美院油画研究院、山西大学、内蒙古师大等高等院校把左云作为教育教学体验和高端学术交流基地,组织专家、学者、师生驻左写生、创作。如今,一批批游客登长城、观古堡,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地方小戏,品尝地方小吃……,一个个文旅项目,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生机勃勃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如同一家家“绿色银行”,当地农村也“借景生金”,黑土口村在原有古院落建起了民宿、驿站,吸引在外务工村民返乡创业,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收入46万元,带动了集体经济收入走上了“借景致富”新路。在古长城沿线的八台子、徐达窑、金家沟等农村涌现出长城人家、古堡人家30多家,当地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生态产业,从“高颜值”走向“高价值”
左云是全省林业生态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具有规模大、品质良、功能全的森林生态系统,优质树种林地达到了3万亩。天蓝、地绿、气清,空气、土壤、地下水保持着原生态状态,生态产业也因“绿”而焕发出勃勃生机,为生态产业链条向前后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左云县立足生态禀赋,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并行,探索资源型县份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下大力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立足小杂粮、马铃薯、肉羊、葵花、沙棘、苦荞中药材等农副产品优势,推动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成为全省小杂粮出口示范基地县、全省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县、晋西北沙棘特优区、国家级苦荞地理标志产地,迎来了一产支持、二产赋能、三产反哺绿色农畜产品的高光时刻。
到目前,全县已建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32万亩,拥有9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品牌,涌现出根源牧业、白羊牧歌、云中紫塞、雁门清高、英盈玻璃水饺等30多家规模化种养加企业。胡麻油、沙棘饮品、优质马铃薯、燕麦、苦荞健茶、向日葵等一大批品质好、品种多的“左臻·云品”区域公共品牌,成为高附加值“贵族”商品,源源不断进入省内外农贸市场、大小超市,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如今的左云,正高擎“大美左云·塞上长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旗,用生态“底色”,描绘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矩阵,续写着塞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绚丽华章。(刘新宇)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