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金黄的麦浪刚刚归仓,农机便轰鸣着驶入百亩良田,宣告新一季谷子播种的全面启动。这不仅是一次寻常的农时轮转,更是一场承载着品种与技术创新使命的农业科技示范。
金黄的麦浪(太谷融媒供图)
每一粒投入土地的谷种背后,都凝聚着一场跨越30余年的科技长征。当晋中大地最后一车小麦完成归仓,新一季麦播的倒计时已然开启。留给谷子生长的窗口期,被严苛地限定在“麦收后至新麦播前仅有的100天”——这曾是传统谷子品种“无法逾越的时间鸿沟”。山西农业大学杂交谷育种攻关团队历经两代科研人员30年接力奔跑,选育出“晋杂金苗158号”和“晋杂谷1号”等突破性品种。
示范田内,机器轰鸣(太谷融媒供图)
“我们将山西传统中晚熟谷子品种120天以上的生育周期压缩至精准适配山西中部地区“麦收”到“麦播”间100天的极限窗口,从而在山西中部核心农区实现“小麦-谷子”一年两作,让麦浪与谷穗在同一个年轮里握手交接”,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杰介绍道。
示范田内,区块分明(太谷融媒供图)
示范田内,区块分明,15个谷子新品种随标示牌依次落位播种。承载破局使命的“晋杂谷”与“晋杂金苗”系列新品种凭借早熟、优质、抗倒稳产等突出优势,一登场便成为接力赛中最耀眼的“选手”。这些新品种并肩扎根于这百亩示范田,不仅是为不同种植需求提供精准选项,更是向世界宣告:山西谷子产业,已突破时间枷锁,迈入高效轮作新时代。
通过“特”“优”种业攻关,晋中国家农高区不仅致力于在有限时间内“抢”出丰收,提升谷子单产与品质,更旨在为山西“小米之乡”的金字招牌锻造科技内核,为农民增产增收铺设一条看得见的“科技快车道”。(王琪 侯帆)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