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晋北白羊大地暑气正盛,而山西大同市左云县店湾镇的田野间却涌动着蓬勃生机。清凉山种植合作社的700亩玉米田如一片绿色海洋,挺拔的玉米秆在夏风中舒展叶片,嫩绿的雄穗预示着丰收的希望——这片充满活力的农田,正是当地以科学种植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清凉山种植合作社的700亩玉米田如一片绿色海洋(左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良种+良法 科技为农田注入“硬核动力”

走进店湾镇清凉山种植合作社的玉米基地,整齐划一的玉米株高达1.5至2米,叶片厚实油亮,展现出强劲的生长态势。玉米基地集中种植了郑单958、登海605等经农业部门认证的优质品种,不仅抗倒伏、耐密植,对玉米螟、大小斑病等当地常见病虫害也有强抗性,从品种源头筑牢了丰收根基。

科学种植不仅体现在选种上,合作社还推行“土壤体检+精准施肥”模式,播种前对土壤成分进行全面检测,根据数据定制肥料配比,让每一株玉米都能吸收“定制营养”;生长季则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既减少了农药使用,又守护了农田生态,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重保障。

专业团队护航 全周期管理筑牢丰收底气

为确保玉米生长“无死角”,合作社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定期开展田间“巡诊”,实时监测株高、叶片数、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制定解决方案。

这种“精细化管理+即时响应”的模式,让玉米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得到科学照料。从播种到灌溉,从施肥到控害,全程标准化操作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更让传统农田变身“智慧课堂”,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可复制的种植经验。

小玉米撬动大产业 乡村振兴有了“坚实底盘”

店湾镇的玉米种植并非个例。近年来,左云县以规模化种植为抓手,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常态化技术培训、政策引导,推动农户和合作社向专业化、绿色化转型。清凉山种植合作社的千亩玉米田,正是这一发展思路的成果体现——从零散种植到集中连片,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当地农业正逐步摆脱传统模式束缚,迈向现代化高效农业赛道。

如今,这片玉米田不仅承载着丰收的期待,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站”:规模化种植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科学管理模式吸引了年轻劳动力返乡,而绿色种植理念则让农田生态与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金秋时节,当金灿灿的玉米挂满枝头,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左云县以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从晋北小镇的田间地头到更广阔的乡村大地,店湾镇的实践证明:立足本地资源,以科技赋能农业,以规模激活潜力,传统种植业同样能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刘新宇)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