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27日消息(记者沈梅)4月26日,上海首个航空前置货站正式落户松江综合保税区。据前期测试统计,货物从查验收运等环节到装机起飞,较传统模式通关效率提升30%、物流成本降低15%。

航空前置货站,通俗来说,就是机场货站的“卫星站点”。

松江前置货站位于茸江路120号F0仓库,一期监管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项目启用后,进出口企业不再需要在机场口岸货站长时间等待货物查验和安检,货物在抵达机场前完成全部安检和通关手续,直接从前置货站运至飞机接驳口装机,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时效服务体验。

松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蔡皎介绍,出口货物在区内即可完成收货、安检、报关等一站式操作,再通过专属运输通道直抵浦东国际机场装机出运。“这一模式,打破传统空港作业流程,助力企业更快融入全球市场。”

在创新实践方面,松江前置货站首创“区港联动”模式,将口岸通道枢纽功能与综保区保税仓储功能深度融合。通过优化货物流转链条、提升跨境电商与新兴业态运行效率,不仅加速贸易便利化,也为“丝路电商”等新型国际经贸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蔡皎表示,航空前置货站的建成,不仅打通了跨境物流全链条,更在平台功能升级、产业生态优化、对外开放提质等方面释放出强大动能。“效率之变,带动能级跃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全球竞争力将由此显著增强。”

链条优化,流程重构,航空物流新格局正在松江加速生成。

松江前置货站依托上海机场丰富航线资源,打破地域局限,显著提升无机场城市的空运通达性。松江正加快构建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辐射长三角多地的空地一体化集疏运体系,促进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供应链协同运作。

目前,前置货站消防改造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加速完成海关监管与民航安保双重标准下的设施升级,并同步申报民航华东局审批,预计今年7月底试运行。

作为上海最早引进利用外资的地区之一,松江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7500家,来自144个国家和地区,外资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近六成,外资进出口占全区比重超过68%。依托雄厚的开放型经济基础,松江综保区不断拓展“保税+”新业态,持续提升发展能级。此次航空前置货站项目的落地,正是松江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探索。

未来,松江综保区希望以航空前置货站为支点,积极集聚跨境电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临空偏好型产业,探索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业务,形成“物流带贸易、贸易促产业”的良性循环。蔡皎表示:“我们将持续拓展远期功能,探索与铁路运输、海运的多式联运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全球跨境物流市场竞争。”

编辑:郑晓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