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4日消息(记者沈梅)谁能想到工作日的中午,上海郊区村道上,竟排起了百米车龙,田埂边的临时空地也停满了车。慕名而来的游客,希望能抢到一席可以坐在麦田边喝杯咖啡的位置;或是想早点排进队伍,等着窑烤面包出炉,趁热咬下一口焦香。这份藏在田间的惬意与烟火气,就发生在上海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而这样火爆的乡村新业态,正是奉贤“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成果的生动缩影。
而在奉贤东方美谷,产业升级的故事同样精彩——自然堂以“工业+文旅”的创新模式,将生产基地变身集科创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的“美妆科技馆”,用科创绿筑牢产业高地,走出了从“制造工厂”到“文旅地标”的升级之路。这份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力,正结出沉甸甸的成果:11月2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披露,五年来奉贤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7万元,而李窑村的文旅热、东方美谷的科创范,正是这份亮眼“成绩单”最接地气的生动注脚。
从“闲置农房”到“文旅热地”,烟火气点亮乡村振兴
21日下午,记者走进上海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热闹的人气扑面而来。彼时临近小雪节气,田里的最后一茬麦子已抢收完毕,农人们正忙着收尾农活。即便没了青黄相间的麦浪,由村里老宅改造的“无忧闲院”依旧人气爆棚:屋内座无虚席,院子里的棚下、帐篷内,一桌桌游客坐得满满当当。大家三五成群,端着咖啡闲谈,金秋的阳光暖暖洒下,周身满是惬意。不少人举着手机对着空旷稻田拍照,有人笑着感慨:“虽然麦子刚割完,但看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心情还是特别舒畅。”李窑村副书记何孝文坦言:“麦子青黄相间的旺季里,麦田边的座位最是抢手,想占个好视角亲近田野,可真得早点来。”
这个村域面积3.18平方公里的村落,曾是年轻人外流、农房闲置落灰的模样,如今借着“闲置农房活化”的契机,彻底焕发生机。村庄以“一轴”“一带”为骨架有机划分,划定“产、城、乡”三大片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区、种养结合示范区、特色休闲旅游区及总部经济板块,实现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到“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跨越。
据介绍,2020年起,李窑村启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104套农房经统一改造后,成功引入48家特色业态,涵盖特色农业、中西式餐饮、民宿、会务展览、非遗手作工作室、宠物经济、网红经济等多个领域。其中,“无忧闲院”曾跻身上海市咖啡馆热门榜前三名,吸引无数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村李面”的本帮浇头面单日销量可达700碗;“有空野陶”的亲子陶艺课需提前两周预约;就连村民摆的土特产小摊,旺季单日也能收入两三百元。
“流转房屋的村民,年均能多增收5万元,村集体2024年可支配收入达457.21万元。”何孝文介绍,村里还成立了商户联盟,专门帮经营者代办证照、扩充设施,为业态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的李窑村,早已不是“只有老人留守”的乡村——“全国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加身,更藏不住村民眼里的笑意。“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不光本村年轻人回来创业,还有外地的年轻人来扎根,村子里越来越有活力了。”
从“制造工厂”到“文旅地标”,科创绿筑牢产业高地
而在东方美谷,另一番“工业+文旅”的景象同样吸睛。作为奉贤区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以及“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大力提振消费”重要精神的实践成果,东方美谷·自然堂未来美妆城已成为区域工业旅游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它打造了集美妆科学知识传播、产品展示、智慧生产、即时消费于一体的未来美妆综合体,实现从“制造源头”到“消费终端”的无缝衔接,更以“首发经济+文旅商体展”的深度融合创新,成功入选“2025年上海市十大标志性文旅项目”,获2025年上海市文创项目资金扶持。
这座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嵌入自然堂161亩生产基地内,基地内68条生产线年产能超4亿支产品,却跳出“生产车间”的单一定位,让工业空间变身可体验、可感知的文旅场景:化妆品科学与艺术展厅里,“数说皮肤”“航天护肤科技”等科普形式,直观呈现中国美妆的前沿科研实力;智慧车间的全自动生产线、“黑灯物流”智能分拣中心的数字孪生系统,彰显“上海制造”的智能化精度;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350万千瓦时满足基地80%用电需求,污水100%循环利用的举措,更让“上海市先进级智能工厂”“上海市无废工厂”的称号实至名归。
“核心是把工业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让品牌价值可感知、让文化叙事可体验、让消费转化更直接。”自然堂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春颖的理念,正藏在这些细节里。如今,这里的工厂店作为自然堂全国唯一集旗下全品牌于一体的销售平台,形成“即看、即买、即得”的消费闭环,奉贤居民还能享受特惠;自然堂的产品也已覆盖11个国家,从本土智造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自然堂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陈娟玲说:“我们希望通过这座基于生产基地打造的美妆城,向消费者和市民展示中国制造的品质——不仅让大家看到航天科技、喜马拉雅冰川水等背后的科研实力,更能从知道自然堂、了解自然堂,慢慢走到喜欢自然堂、信赖自然堂,真正感受到中国美妆品牌的硬实力。”
村道上的车流、工厂里的人潮,看似反差的场景,却藏着奉贤发展的密码:乡村振兴不是“涂脂抹粉”,而是让资源活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产业升级不是“堆产能”,而是让智造与文旅结合、科创与绿色并行。
正如“十四五”规划成果发布会所披露的,五年来奉贤培育5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8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19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展望“十五五”,奉贤将持续深化“五美五强”蓝图,让乡村更有活力、产业更有实力,在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的征程上,写下更多高质量发展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