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争睹上海“树王”风采。 记者 李茂君 摄(资料)

古树是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活档案”,专为它们建公园,是对历史文脉、乡土文化的尊重。近年来,上海古树园建设摁下“加速键”。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建成古树园31座。

将新增休憩服务设施

每逢深秋,“上海第一树”,即古树编号“0001”、位于嘉定区安亭镇树龄超过1200年的古银杏,总会换上金黄色的“头发”,迎来一年中市民游客探望频率最高的时期。然而今年打算探望“老寿星”的人们要失望了,因为千年古银杏园正关门升级。

千年古银杏园是上海资历最老的古树园之一,自2002年建园以来,虽经多次修缮,仍有不足之处,比如入口标识不清、服务功能不足、古树日常养护设施设备需进一步升级等。

“目标就是更好地兼顾古树保护和游客游憩。”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所公园绿地科工作人员袁春雷介绍,此次提升改造项目于今年8月开工,预计明年3月底完成,改造内容包括调整布局、强化保护、提升景观、新建服务和管理设施等。

公园将新增约800平方米的休憩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银杏科普文创空间,并梳理植被、增植乌桕等色叶植物,与古银杏相互映衬,延长秋季彩叶观赏期。同时,全面升级“上海第一树”保护措施,不仅扩大了古树的保护范围,还增设红外线保护装置,全天候监测其“居所”及周边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造的设计灵感源自嘉定近代画家陆俨少的《杜甫诗意图百开册》,以“唐风古韵、诗画园林”为理念,将园区划分为古树观赏、文化体验、休闲游憩三大功能区,打造八大主题景点,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景”的沉浸式游园体验。

一些市民游客提出:为何不错开银杏观赏期施工?对此,袁春雷解释,秋冬季节气温降低,古树逐渐进入休眠期,新陈代谢减缓、根系活动趋弱,是开展施工作业的窗口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古树正常生长节律的影响,符合古树保护“最小干扰”原则。

首个小区里的古树园

许多古树园地处偏远,市民游客拜访起来不太方便。

最近,静安区青海路上的云海苑小区新建了一座广玉兰古树园,是全市首个建在小区内的古树园,面积约1033平方米,内有5棵约160岁的广玉兰,古树编号“0751”至“0755”。

由于身处居民区内,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既要划出“古树控制区”,即古树理想生长状况下的最大树冠外围至少5米以内的空间,又要满足居民活动所需,因此对设计、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最终,原来的水景、临时停车空地、卫生死角等无效、低效空间被梳理重组,铺上步道、种上花草、安装座椅,让居民每天都乐意陪在5位“老人”身边,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

不同于其他古树园,社区内的古树园可能24小时都会受到居民活动的影响,古树的日常管理维护力度更要加强。

据介绍,广玉兰古树园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pH值、温湿度、环境风力、树干倾斜度等关键数据,发现情况异常时,自动化设备及时调整工作状态或向负责人发出巡检提醒。

该小区物业明确,将增强专业养护力量,与区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联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异常时及时反馈。

把控保护与开放的度

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抑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为名木;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为古树后续资源。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新确认3株古树、2株古树后续资源,截至目前,上海共有1890株古树、953株古树后续资源。

在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及其生长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古树名木与当地的人文关系,展示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建设独具地域特色的古树名木公园,满足公众对古树名木鉴赏、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科普宣教、科学研究的需求。这样的古树园是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被比喻成有趣好玩、开放共享的“古树养老院”。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杨瑞卿表示,传统的保护模式,对古树连接人、城市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年轻人缺乏认识、了解古树的机会和渠道,难以建立与古树有关的记忆,也就难以唤醒大家主动去关爱古树的意识。

杨瑞卿说,随着上海古树园建设加速,上海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将推动相关建设标准、导则的制定,重点之一是把控保护与开放之间的度,明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等原则。如,古树园内的古树名木均应实施保护和复壮,根系较浅或游客易于接近的,应设立保护围栏或树池。位于河道、池塘边的古树名木,应根据周边环境需要加固护岸。此外,还要根据树体主干和主枝倾斜程度等情况对树体进行加固,并设置防雷设施等。

以浦东新区的古蜡梅园为例,园内围绕古蜡梅打造了一个高60厘米、直径24米的花坛。这座花坛不着痕迹地制造了一面“空气墙”,用60厘米的高度阻挡了大部分人想要靠近接触古蜡梅的冲动,同时提供了无死角的舒适观赏角度、设置了合适的拍摄距离,能满足大部分人慕名而来“打卡”古树的需求。(记者 陈玺撼)

原标题:

闭园升级为何不错开观赏期

专家:“上海第一树”逐渐进入休眠期,符合古树保护“最小干扰”原则

编辑:沈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