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2日消息(记者林馥榆)11月20日,“团结 创造 新征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文联)成立75周年座谈会在文艺会堂举行。上海文艺人士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更好地再出发积蓄能量。

“上海市文联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我们遮风挡雨、加油鼓劲,为我们搭建交流的平台,也为我们营造更好的创作条件。这份情谊,厚重而珍贵。”85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动情地说。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5周年座谈会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1950年7月,在以夏衍、巴金、于伶、贺绿汀、冯雪峰、梅兰芳、周信芳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文艺家共同见证下,上海市文联诞生。“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这是75年前首届主席夏衍在上海市文联成立大会上所作报告的主题,也是75年来上海文艺界始终不变的旋律。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上海市文联在团结中创造,在创造中前进,走过了非凡的75年。75年来,上海市文联搭建的各类平台,助推本土原创作品的问世,滋养了一代代文艺家的成长。历届 “上海之春” 诞生了交响乐《红旗颂》等经典,孵化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等精品,推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民族舞剧《小刀会》等佳作。

创办于1989年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今年已是第33届,累计吸引了国内外90多个剧种,1946台优秀曲目,4677名戏剧工作者参评,907人次获得了各类奖项,成为引领国内、蜚声国际的重要戏曲奖项之一。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上海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尚长荣感慨万千。1951年至1956年,他曾三次随家人到上海演出。那时候,他就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文艺氛围,感受到上海广大观众对戏曲艺术、对京剧艺术热烈的挚爱。“上海像一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才俊,也塑造了它开放、创新、包容的文化品格。”尚长荣说。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回忆道,1993年春天,还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的他,在当时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陆在易的力荐下,首次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首演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回望我的艺术求索之路,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上海市文联与上海音协的悉心扶持与温暖引领。”

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开山之作”,也是芭蕾艺术家吴虎生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964年小型《白毛女》在第五届“上海之春”首次亮相,1965年大型《白毛女》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引起轰动,“上海之春”推动并见证了中国芭蕾经典的诞生。吴虎生表示,2024年,《白毛女》迎来了首演60周年,舞台上活跃的已经是戚冰雪、许靖昆等新生代的演员,艺术的接力棒在舞台上一直传递下去。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舞蹈家协会见证了很多演员从新人到名角、作品从新作到经典的蜕变。

芭蕾舞蹈艺术家吴虎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表示,上海市文联将推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诞生,提升上海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我们要真正做到文艺工作者在哪里,文联的联络和服务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城乡基层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哪些高品质的艺术产品,优质的文艺志愿服务就直达到哪里。”夏煜静说。

座谈会结束后,“海上华章——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七十五周年美术书法藏品展”同期开幕。上海艺术家们表示,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继续发扬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