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1日消息(记者唐奇云)老年人是语言障碍的高发群体,语言障碍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认知障碍、脑卒中、帕金森等神经认知系统疾病引起的。对健康老年人语言障碍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神经认知系统疾病。

1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国内首套“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研究团队表示,如何研判老年人的语言是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还是不健康状态(即有语言障碍),是一个从未研究过的课题。此次发布的该套筛查系统,可以快速检测老年人的语言状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语言障碍风险,以及提示风险等级,可用于医院或社区老年人的例行检查,也可用于养老院或家庭日常检查。

研发测试体系与运行系统,约7分钟即可完成筛查

“语言是能够反映我们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外显标志物。”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辉表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障碍筛查可以作为人类身心健康问题的辅助检测手段。

据常辉介绍,对老年人进行语言障碍筛查,首先需要研发一套理念先进、科学,适切性强的语言测试体系。常辉及其团队发挥病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学优势,结合老年人语言障碍特点,研发了一套包括构念、试题、评分标准等在内的老年人语言障碍测试体系。试题包括听理解部分的“找找看”和“听听看”,以及语言产出部分的“说说看”。

老年人语言障碍智能快速筛查系统正式发布(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就拿第二部分‘听听看’的题目来说,它实际上测的,是我们人类比较高端的能力——语用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听出来话语的言外之意。”常辉向记者解释道,“对于小孩来说,这种语言能力是他们最后发展的,但对于老人来讲,像这样的高级能力却是最先退化的。所以通过我们的筛查,能够发现老年人早期的语言问题和语言能力的下降。”

记者了解到,测试的前两部分共有15小题,第三部分为看图说话,整个测试通常可在7分钟左右完成。系统会在3秒后给出结果,告知被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处于何种健康状态。

联合开发智能评分与反馈,解决传统人工评估痛点

为完成老年人的语言障碍筛查,科学的判断标准必不可少。为此,团队基于研发的在线测试系统,在国内多地采集老年人数据1000多份,涵盖不同年龄、教育水平、认知水平、性别、职业等。基于所采集的数据,采用回归常模制定方法,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并遵循常模参照测试的流程进行标准设定。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此外,为了使老年人语言障碍筛查更加高效、稳定、智能,结果反馈更加及时,团队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崔海坡教授团队,成功开发了智能评分与反馈系统。该系统基于构建的语言评价体系与大规模文本预训练模型技术,实现了对被测试者语言表达能力的自动化、多维度、高稳定智能评分,为老年语言健康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工具。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讲师张天逸表示,该系统在开发之初,正是为了积极应对传统评分体系面临的挑战:“首先是不同评分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长时间评阅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说的标准漂移。再比如,对第三部分‘说说看’做评分,人工评分大概要耗时5到8分钟,大规模评估的话成本高昂、工作负担也比较重。而现在,人工评估效率低、一致性难的问题都在我们的智能系统中得到了有效解决。”

据介绍,该智能评分与反馈系统显示,其评分结果与专家评分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专家对系统评分结果的认可度高达99%,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系统为老年人语言障碍的筛查提供了标准化、可复用的评估路径,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老年健康领域深度落地的典型案例。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