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21日消息(记者 冯丽)大飞机是国家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性能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航空领域的竞争力。在“大飞机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推动下,气动减阻成为亟待攻克的关键技术,也成为推动我国航空、能源、材料等多领域进步的重要引擎。

航空减阻膜是一种表面具有微结构的多层功能薄膜,贴附于飞机表面,可通过改变机体附面层的湍流结构,有效降低飞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从而提升气动性能、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碳排放。在能源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该技术对航空业节能减排、控制运营成本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减阻是大飞机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实验数据显示,大型飞机贴减阻膜三年可为航司节省两千多万元燃油成本。因此,减阻技术与产品一直是大飞机产业链中的重要方向。目前,全球减阻市场仍是一片蓝海。据估算,中国现有约5000架民航飞机,全球约3万架,且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减阻膜市场规模可达数百亿元。”纳琳威航空减阻膜项目负责人表示。

长期以来,航空功能膜等关键材料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成为制约我国航空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打破这一局面,2024年,纳琳威与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成立专注于大飞机减阻膜研发与制造的科技创新企业——飞琳科,致力于推动该领域材料的国产化与产业化。

“我们研发的航空减阻膜贴附于飞机表面,可实现局部湍流摩擦阻力降低6%,有效降低油耗,使用寿命超过3年。”飞琳科项目负责人介绍,“航空膜的研发面临三大技术难点:结构设计复杂、材料改性难度大、微结构加工精度高。此外,航空产品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适航取证难等特点。”

为解决这些难题,纳琳威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大飞机膜研究中心”,并协同中国商飞,在专家指导下共同攻关国产大飞机减阻膜关键技术。目前,该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性能指标符合航空级材料标准,并正与中国商飞合作推进材料审定与入册工作。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