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12日消息(记者沈梅)11月12日,在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虹口区专场上,虹口区委书记李谦介绍,“十四五”以来,虹口锚定“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战略定位,以北外滩开发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区域经济实现量级突破,城区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1000亿进阶至1500亿,年均增长4.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从百亿级迈过200亿,年均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亿扩大到300亿,年均增长7.8%。

上海虹口打造北外滩新标杆 (央广网发 上海市虹口区供图)
虹口位于上海“一江一河”交汇处,是世纪同框最佳观景台、世界会客厅所在地,区位优势、文化禀赋、开放基因等特质深厚而鲜明。“十四五”以来,虹口区域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李谦介绍,“十四五”是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第一个五年,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带动虹口发展能级整体实现“三大升级”。一方面,形象面貌焕新跃升。480米浦西新地标以一天一米的速度拔节生长,年底将突破百米。“一江一河”3.4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国际邮轮、游艇、游船同靠,已成为国际大都市靓丽风景线,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另一方面,价值能级稳步攀升。五年全区城市更新超过70个街坊、占总量1/5。世界会客厅成为重要会议会展集聚地,是上海链接世界的重要窗口。此外,核心功能持续提升。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创建上海市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首批自贸联动创新区、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港实体运营,已成为“五个中心”融合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五年来,外商投资国别数实现翻两番,总部企业达112家、增长5倍。
李谦指出,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虹口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期间,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加速迈进,航运与金融两大产业区域贡献占比超40%。国际航运公会成功落户,涉外海事临时仲裁、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等多项全国首创成果落地。新兴产业在细分赛道形成集聚效应。市区协同推进绿色低碳“一把手”工程,成功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聚焦智能检测装备、生物技术等领域,因地制宜打造“天工开物孵化中心+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等科创共同体,集聚专精特新企业240余家,实现总量倍增。特色产业持续拓展资源转化路径,银发经济与甜蜜产业蓬勃发展。“不落幕的老博会”“当虹喜事”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国通办的“甜爱路婚登中心”人气高涨,今年婚登人数同比增长80%以上,特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定位“全时社交活力坐标”的上海虹口瑞虹新天地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十四五”以来,虹口城区全域更新释放新空间。2022年6月全面完成全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今年8月接续完成零星旧改,总体完成“拎马桶”改造;年底可完成小梁薄板改造任务。系统性加快片区更新。累计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6.4公顷,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区域整体更新。四川北路“丰字型”城市更新列入上海市首批示范项目,片区更新面积约37公顷。北外滩和北中环科创集聚带实施“双北联动”,19号线、20号线、南北通道即将陆续开工,虹口南北贯通将更加快速便捷。
同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胜利电影院、群众影剧院、今潮8弄协同焕新,构建形成演艺新空间集群。咖啡文化节、次元音乐嘉年华、游戏开发者大会等新IP轮番登场黄浦江畔,年均各类演艺活动超3000场。

今潮8弄以新旧共鸣的独特磁场,打造“城市新玩场” (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李谦表示,五年来,民生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45.3%,较“十三五”末提高1.8个百分点。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乐业虹口等国家试点项目,联动市民驿站,丰富完善了“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垃圾分类新时尚”已成为全社会日用而不觉的“低碳生活好习惯”。建立“楼下坐坐”会客厅、“一号听”议事机制,“四个人人”的城市治理共同体不断擦亮幸福底色。

“海上听潮 流光溢彩——北四川路与中国电影发轫”主题展中,市民正在体验电影文化(央广网记者 沈梅 摄)
虹口区还首创“三所联动”矛盾化解机制,就地化解98.9%。深化“多格合一”,健全街道吹哨、未诉先办机制,推动一线问题在一线解决,城区更加安定有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李谦表示,面向“十五五”,虹口将迎来经济爬坡上坎、功能跨越提升、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聚焦“五个中心”使命任务,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奋楫扬帆、乘势而上,加快建成“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