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1月10日消息(记者 沈梅 郭振丹 林馥榆)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10日闭幕。作为全球共享的开放平台,本届进博会期间,上海各区紧扣展会“四大平台”核心作用,以系列招商推介会、投资促进大会、特色首发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项目签约落地、产业平台升级、政务服务创新等多元举措,将进博带来的全球“流量”精准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既全方位展现了上海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开放中的主动担当,也为城市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能。

多点协同强根基,多区借势拓开放新局

面对进博会释放的海量机遇,上海各区并未局限于单一路径,而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量身定制承接策略,在差异化布局中形成开放合力,让进博红利渗透到区域发展的多个维度。

聚焦产业赛道、打造特色平台,成为青浦、嘉定、金山借势进博的核心方向。11月6日,青浦区以“枢纽聚动能同心赢未来”举办城市推介会,现场与华东师范大学、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6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近百亿元。作为进博会永久举办地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承载区,青浦同步成立企业走出去专业服务联盟,构建“一站式”出海服务体系。今年1-9月全区GDP同比增长7.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市前列,美的、网易、安踏等30余家企业总部在此集聚,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加速落地。

11月8日,“投资嘉定相约进博”2025嘉定区招商推介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嘉定区立足“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定位,于11月8日举办“投资嘉定相约进博”招商推介会,首次在“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设立“嘉定企业集中展示区”。上海国际汽车城已诞生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国内首家合资轿车企业,当前汽车总产出超4900亿元,集聚1240余家产业链企业;活动现场,14个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的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25亿元,荷兰驻点招商联络点同步揭牌,继日本东京、德国法兰克福等5个境外点后进一步织密全球汽车产业招商网络。

“活力湾区共创未来”2025年上海湾区进博投资促进大会上发布了低空经济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金山区于11月8日举行“活力湾区共创未来”投资促进大会,重磅发布低空经济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作为全市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核心承载区,金山已集聚100家涵盖制造、应用、材料的低空经济企业,该园区总投资5.8亿元、占地85.73亩,建成后将成为本市首个兼具飞服、研发、制造、检测等功能的低空经济专业园区。现场,金锦富科技、颢屹汽车等9个项目签约,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领域,累计签约额28.9亿元、预计未来总产值78.3亿元;贸易领域同样亮眼,优合集团计划签订2亿美元南美牛肉采购订单,上海九州通医疗器械供应链有限公司将签约1.8亿美元血液透析仪采购订单,区投促办还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汽车专委会等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双轮驱动筑高地,融聚合力塑标杆

在多区各展所长的同时,静安区凭借对开放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创新应用,走出了一条“采购与投资并行、产业与文化交融”的特色路径。作为上海“五个中心”重要承载区,静安区以“投资静安,赢接进博”为主题,举办进博交易会暨招商推介会,通过“采购+投资”双轮驱动释放开放活力。静安交易分团意向采购订单金额连续七年稳居全市首位,本届更占全市总量四分之一,正全力冲刺“订单金额超越去年”的目标;投资落地环节,挪登科技、数字王国朝霆、多特瑞馥溢等14家优质企业集中签约,项目覆盖科技、商贸、文化传媒、能源医药等领域,彰显全球资源集聚力。

张园“静安会客厅”展位上,观众在体验VR(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展区内,静安以“首发首秀集聚、产业文化消费融合、全周期服务”三大特色打造开放引力场:53家参展企业中,欧莱雅、嘉吉等8家“进博全勤生”持续亮相,鹏卫齐、宣伟等新展商首秀登场,欧莱雅首发26款新品并联合华山医院成立医研共创实验室,淡水河谷展示低碳金属解决方案,尽显“新老共荣”的产业生态。而在张园“静安会客厅”举办的全球旗舰店首发与VR魔幻音乐电影《摇啊摇?刺激1995》双首发活动,更将东方美学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实现“馆内+馆外”联动,让进博溢出效应延伸至文化消费场景。

普陀区以“IN普陀赢未来”为主题举办投资推介会,聚焦“参展商变投资商”核心目标,35个高能级项目集中落户,其中“招大引强”旗舰型项目17个、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项目10个、大宗贸易标杆项目8个,为区域发展打造“新增长极”。值得关注的是,普陀全球招商服务协作点(新加坡站)正式揭牌,成为继日本站、英国站后的又一重要海外“窗口”,同步牵手德国联邦对外人才输出与经济促进协会、德勤中国等6家机构为海外招商合作伙伴,实现“招商阵地前移、触角延伸”,精准对接全球创新要素。

营商环境为底色,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从各区实践来看,“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是承接进博红利的核心关键词:青浦区推出“真金白银”支持政策;普陀区委营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环境;静安区发挥首店经济特色,持续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各区以差异化举措、同质化追求,共同擦亮上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当前,上海各区正以进博会为契机,在产业赛道深耕、全球招商拓维、政务服务提质与文化赋能消费中持续发力。这种“差异化定位锚定优势、协同化动作承接红利、全链条服务保障发展”的发展模式,既彰显了上海各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主动作为,更推动“借势进博”向“造势发展”深度转变,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也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更多“上海力量”。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