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记者上海10月21日消息(记者沈梅)秋染贤城,诗韵重阳。10月29日下午,“奉读诗书 贤汇经典”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三季)上海站总展演将与奉贤区“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同步启幕,在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奏响经典与传承碰撞的文化乐章,琅琅书声将串联文化传承与敬老温情,为秋日贤城注入厚重而鲜活的文化活力。

经典IP升级,续写传承篇章

作为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核心品牌,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斩获中央网信办“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殊荣,目前已走过两季辉煌历程:第一季报名超10万人次、全网触达5亿人次;第二季逾30万名诵读爱好者参与报名,全网活动参与人次突破9000万。

第二季上海站启动仪式落地徐汇区时,不仅实现2000万全网访问量、260万直播观播量的传播成效,更巧妙联动徐汇衡山路历史风貌区、徐家汇商圈等文旅资源,让经典诵读走出舞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路过的市民驻足聆听,游客伴着诗声打卡街区,这种“文化+场景”的融合模式,为徐汇区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动能,也让经典文化更贴近群众生活。

2025年第三季大会全面升级“全民参与、共享经典”模式,自4月22日全国启动仪式举办后,上海地区的报名热情迅速蔓延开来。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纷纷响应参与,形成全民共赴经典诵读的热闹氛围。

本次第三季上海站总展演中,大会的传承与联动特性将充分展现。展演中,不仅会为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获奖代表颁奖,还会呈现第二季获奖选手与第三季优秀参赛者连诵的《重阳诗韵》。本季优秀参赛者也将在展演中崭露头角:开场节目将由学生参赛选手合诵,彰显经典的时代活力;最后一个节目则由乐龄组选手代表群诵,用从容声线诠释岁月沉淀的智慧。

“我们的节日”经典与传承共振

此次,诵读大会活动落地奉贤绝非偶然。这座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的“贤城”,始终以“贤德文化”为根脉,此前已通过“育贤美家风 建文明之城”等活动深耕传统文化传承。诵读大会落地奉贤,恰是中华经典 IP 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实践底蕴的双向契合。

作为奉贤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年度重头戏,本次展演将重阳“敬老孝亲、登高望远”的文化内核融入每一个环节。从《重阳诗韵》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亲之情,到“奉贤金婚?家风传承”环节,金婚夫妇身着盛装走上红毯的相守温情,再到《老有老的骄傲》中对老年生活的赞颂,传统文化与节日情感实现了深度共鸣。

此外,展演现场不仅将有奉贤原创作品传递家风文化,还有奉贤区南桥镇情景剧《与妻书》。该剧以入选首批“上海市珍贵红色档案名录”的沈志昂家书改编,以红色记忆唤醒家国情怀。这些节目让经典走出书本,让节日浸润人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传统,让“我们的节日”真正成为承载文化内涵、贴近群众生活的重要载体。

名家云集助力,声传全国展贤城风采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央广网与奉贤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提供艺术指导,权威阵容为活动品质保驾护航。上海电影译制厂一级演员丁建华将诵读《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以深情声线传递赤子之心;上影演员剧团一级演员赵静领诵《老有老的骄傲》,勾勒豁达人生的从容质感;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宋怀强带来的《可爱的中国》,将红色信仰与家国大爱融入诵读;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一级演员刘家祯诵读的《诫子书》,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古训对接家风传承;教育部语用司、国家语委经典诵读工程全国专家、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创作中心副主任孙逊将解读《散步》中的尊老爱幼美德,力量之声组合成员王志达则以声乐演唱《如愿》,用歌声传递代际传承的感恩之情。

活动将通过央广网直播,后续还将推送优秀诵读作品,让上海奉贤的文化实践走向全国。10月29日,让我们相聚海湾之畔,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力量,在重阳氛围中体悟传统美德。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