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7月26日消息(记者郭振丹 见习记者何智康 实习生李婷)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一批“职场新秀”正各显神通:从为观众提供点单、取货、结账一体化服务的Butler“智能店员”,到在汽车制造场景内精准完成取料、摆放、工装等复杂工序的青龙v2.5“产业工人”,还有表演打拳的青龙机器人,与观众互动递饮料的地瓜机器人,会自拍的青鸿芯片机器人……你知道吗,它们都曾在一所特殊的“职业院校”接受过系统培训。
人头攒动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共同学本领
今年年初,国内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训练场(以下简称“国地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正式启用。这个由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授牌的创新平台,不仅可容纳上百台人形机器人同步实训,更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从基础操作到复杂场景的全方位“职前教育”。
国地中心涵盖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务和特种应用三大领域,细分出十余个训练场景。在虚拟训练场、综合运动训练区等不同的技能学习区域,机器人学员们需要完成从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到定制训练、部署、测试的全流程学习,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坚实基础。更关键的是,机器人训练的数据能够实现共享,让它们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的能力提升更快。
国地中心训练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操控人形机器人进行模拟训练与数据采集(央广网实习生 李婷 摄)
顶尖“师资团队”保驾护航
要让这些特殊“学员”学有所成,离不开强大的教学支撑。国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人学本领全靠数据 “喂”,国地中心联合华为共同研发出“龙腾”VLA具身操作大模型,有效提高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干活本领,堪称机器人界的“特级教师”;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的InternVLA-A1模型,学习了海量真实和模拟的操作数据,具备场景理解、任务想象与精准执行等核心能力。
据了解,国地中心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也同步入驻模力社区,部分训练数据集将通过开源社区开放共享。
不久前,记者实地探访了国地中心训练场,市场总监杨正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赛道很热闹”,为了让人形机器人技术资源集中赋能,国地中心训练场希望为广大企业搭建一个开源的平台,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让更多创新力量加入,集中精力去迭代人形机器人技术。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