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请点击汇声汇色“民”信片↑

这张“民”信片的“寄信人”是徐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文明实践达人肖阳,她也是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在徐汇区音乐街区的活动中,爱菊小学学生杨采庭曾向肖阳请教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肖阳特地找来《义勇军进行曲》第一版管弦乐的录音与她分享,并鼓励她“把音乐里的爱国情怀唱给更多人听”。

当稚嫩的童声与厚重的历史在梧桐绿荫下相遇,当音乐的启蒙在爱国情怀的滋养中扎根,这份跨越时空的传承,在这树影摇曳、乐声流淌的街区——湖南路街道鲜活呈现。

俯瞰音乐街区 (央广网发 上海市徐汇区供图)

打造共建机制,建设“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

湖南路街道位于徐汇区东北部,面积约1.73平方公里,小小的街区范围内,集聚了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越剧院等国内一流的院团机构,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百年音乐、百年交响是街道最显著的文化符号之一。

2023年4月,在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的推动下,上海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音乐街区”正式启动。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在发布仪式上强调,要努力将街区建设成为“永不落幕的音乐街区”,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名片。

湖南路街道创新成立 “音乐街区共治委员会”,共治委员会成员从最初的31家区域单位逐步扩展至46家成员单位,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多元主体纳入共治网络。这种党群共建、文明共创、环境共治、服务共享、平安共管、品牌共创的“六共”模式,打破了条块分割,形成了资源统筹、服务共享的街区治理共同体。

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期间,市民在上海音乐学院公共开放空间开展合唱快闪活动 (央广网发 上海市徐汇区供图)

整合各方资源,铺设“梧桐乐”文明实践矩阵

徐汇区深谙品牌建设对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价值。在深入调研音乐街区需求和区域文化特质后,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指导湖南路街道推出 “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并策划了涵盖“一张地图·一个街区”“一点一站·一个矩阵”“一季一演·四时精彩”等十位一体的品牌项目体系。其中,“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30个历史、建筑、人文点位串联成有形网络,使建筑可阅读、音乐可触摸。

在内容供给上,区精神文明办整合条线资源,推动文旅、教育、绿容等部门力量共同下沉。贯穿全年的《“梧桐乐·音乐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目录》应运而生,将贺绿汀音乐厅、上音歌剧院的专业演出转化为“音乐好邻居”体验日、美育讲座等普惠性文化服务。馄饨皮亲子艺术节、樱花树下音乐会、“上音我听见”主题活动、蔡元培美育大讲堂、“音阅+”思政育人实践基地……当街区灯光亮起,音乐响起,市民的微笑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文明风景。

2024年元旦,湖南路街道居民走进上海音乐学院 (央广网发 上海市徐汇区供图)

延伸文化辐射力,从环境更新迈向价值升华

为进一步推动徐汇区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徐汇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创新打造 “相约158·文明夜课”夜间学习品牌和“夜间慕课生活学习空间”,并推动音乐街区资源与夜课平台有机融合——2025年,作为“文明夜课”音乐思政课主理人,肖阳将课堂搬入上音美育楼,联动东方乐器博物馆,通过展陈乐器讲述东西文明互鉴故事,使专业音乐资源转化为市民可触可感的文明养料。

如今,肖阳在“音乐街区”的课堂,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粉丝团”。这里不仅有杨采庭这样好学的学生,也有医生、公务员、工程师、金融人士……她笑着说:“在文明夜课,我最小的学生才两岁多,他总是跟着爸爸一起来听课,一小时左右的夜课,他不哭不闹安静听完。他叫我‘阳阳姐姐’,我觉得特别幸福。”

2025年4月,小学生走进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体验“音悦梧桐”美育大课堂 (央广网发 上海市徐汇区供图)

音乐街区的横空出世,离不开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一个又一个“肖阳”的共同努力——音乐街区年均举办500余场惠民活动,覆盖人群超10万人次,“月月有主题、常态有活动”已成为街区日常,“推开窗是交响乐,下个楼即音乐厅”的愿景正化为现实。

这片由开放空间、共建机制与全民美育共同织就的音乐街区,正从环境更新迈向价值升华,不仅重塑了城市的文化肌理,更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的温暖内涵。

记者:沈梅 郭振丹

音频:唐奇云

设计:何志康

片头:上海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行走的课堂”出品人、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夏磊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