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1日消息(记者唐奇云)5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席教授、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钟杨教授团队发布《2025年中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于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了系统评价,调查的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与“政府工作效能”两个维度,涵盖了近20项评价指标。
“中国的城市发展很快、硬件资源很丰富,那么从市民百姓的角度,他们对城市建设是什么感觉?他们到底满意不满意?这是我们做这项调查的一个初衷。”钟杨表示,整体而言民众对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近75%的民众给出了积极评价。上海的满意度数据亮眼,多项指标排名第一。
“政府工作效能”满意度提升明显
今年3月至4月,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的居民进行了线上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每个城市抽取100个样本,并根据当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设置了样本的年龄和性别配额,以保证样本结构与当地人口结构基本一致。
报告显示,民众对于“政府工作效能”维度的多项指标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且提升明显。钟杨介绍道,在不少议题中,超过70%的受访者给出8分及以上的评价(满分为10分),如“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情况”(75.86%)、“公职人员服务态度”(75.71%)、“公共政策对公民意见的吸纳程度”(75.31%)、“公共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74.83%)、“公职人员办事效率”(72.09%)。“其中只有‘政府公开开支情况’的满意度略低一些,为66.23%。”
近年来,上海在“超大城市治理路径”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从城市排名来看,上海表现亮眼,“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满意度”在35个城市中排名第三(并列),且多项指标排名第一,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公立医院服务满意度”“中小学教育满意度”等。在“政府工作效能”维度中,上海也在六个指标中排名第一。
软性人文价值应更好融入城市硬性资源供给
钟杨表示,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显著推动了居民对于我国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的提升,尤其是政府工作效能相关指标满意度的提升尤为显著。同时,本次调研也发现了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中亟待补齐的短板。以“硬性资源供给与软性人文价值融入”存在失衡为例,报告在结语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对于城市公共服务的资源供给持续丰富,从空间规划到设施配套,从人员配备到智慧加持,但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所强调的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的融入正面临数字化治理所带来的挑战。
“比如我们在报告中注意到,‘公立医院服务满意度’其实不是特别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成员王奎明向记者解释道,“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领域,目前更多的是依赖于线上数字化技术,而怎么样做好人与人之间的陪护、将线下更好打通,可能是城市在公共服务供给中需要更多关注和投入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沈丽丹表示,正在撰写的蓝皮书将对此次报告中的调研成果进行深度分析。“我们学院在新文科大背景下,正努力尝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围绕着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在公共管理、城市治理、公共政策、国家安全等领域形成独特的研究优势,积极为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开创良好条件。”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