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29日消息(记者冯丽)“在上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数据显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倍增,由2018年的183家,增长至2024年的383家;产业规模倍增,由2018年的134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30亿元……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上海正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百企扎根 用AI书写科创未来

“模速空间”是上海市打造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上海徐汇“模速空间”不仅提供6万平方米的产业载体,更构建了算力调度、开放数据、金融服务等五大平台。短短1年多的时间,100余家大模型企业在此扎根,带动周边200多家AI企业形成“创新矩阵”。一批年轻的AI创业者在这里用代码奋力书写未来。

走进上海徐汇“模速空间”,满满未来科技感映入眼帘,AI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在此交相呼应,技术、场景、商业在此同频共振、相互赋能。在人工智能产品体验专区,智能眼镜、智能儿童玩具、智能乐器等创新产品琳琅满目。在“模速空间”,一场AI生态实验正在上演。这里汇聚了从算力调度、语料供给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企业,形成“15分钟产业闭环”。

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仅凭一张照片即可生成动态视频,大众乐在其中时,该技术也在影视、电商等领域引发商业化想象。“生成式AI正从‘玩具’变成‘工具’。”上海徐汇某大模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刘华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大模型产业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模型技术保持着每隔几个月就会取得重要突破的迭代频率,未来2年到3年,模型能力还会有几倍量级提升的技术空间。

今年,DeepSeek火出圈,大模型企业应该开源还是闭源成为业内热议话题。“开源不是终点,而是生态共赢的起点。”入驻“模速空间”的某大模型独角兽企业负责人李璟此前接受采访时笑着说:“DeepSeek爆火是一次全民科普,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终于不用再跟我妈解释,我到底是在干什么工作了。”

市民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现场看机器人表演(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模塑申城 打造全球AI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基础设施的竞争。2024年12月,上海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建设智能算力集群、语料供给体系、虚实融合实训场、行业基座大模型等基础底座。

截至今年2月,上海徐汇“模速空间”打造了涵盖9大算力合作伙伴、超5万张卡、全区规划30EFLOPS算力资源的“算力调度平台”;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Datalab、市级语料运营公司库帕思科技、今年全年规划2000TB高质量数据的“开放数据平台”。

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今年2月在上海徐汇举行(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场景创新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人工智能生态的“热带雨林”。截至目前,“模速空间”吸引52家投资机构、600亿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225亿元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200亿元资金规模徐汇资本等超千亿元规模基金入驻的“金融服务平台”。

近年来,上海瞄准新领域新赛道,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打造“模速空间”“模力社区”,成立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开源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创新浓度和开放力度,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未来已来,“模速空间”绽放人工智能“模力”上海。

编辑:沈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