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29日消息(记者郑晓蔚 沈梅 见习记者何智康)当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于4月23日再次亮起,汽车行业却迎来了一场 “静默变革”。在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宣传的严格规范下,曾经充斥着激扬口号与华丽辞藻的车展展台,正经历着一场从喧嚣到理性的蜕变。一众车企纷纷退出“营销军备竞赛”,转而聚焦智能驾驶安全的核心命题。
这场悄然变革不仅重塑了车展的宣传生态,也预示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即将从“营销驱动”转向“技术与责任双轮驱动”的全新发展阶段。而对于那些始终敬畏安全红线的车企及供应链企业,此次监管趋严无异于吃到一波“政策红利”,更加坚定了其“让智驾回归功能本质”的决心,以及“真正为消费者创造更好出行体验”的初心。
车展标语开始突出“安全”字眼(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降低宣传调门,强化安全意识
就在车展开幕一周前(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工信部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使得本届车展的“话题热度”急剧升温。公告特别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承担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公告发出后,有车企为避免触碰“红线”,连夜对车展宣传物料进行优化,删除了大量“敏感词”。还有车企紧急修改了对外发言稿件。“有车企员工在领导致辞前三小时还在忙着修改措辞。”
在车展前两日的媒体接待日,记者注意到,过往宣传中铺天盖地的“高阶智驾”“零接管”等吸睛标语悉数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低调务实“辅助驾驶”“智能辅助泊车”等字样。
更多低调务实的标语出现在车展(央广网记者 郑晓蔚 摄)
随着官方监管趋严,营销话术逐渐淡出,“安全意识”强势回归,“智能驾驶辅助安全”成为各车企口中的“高频词汇”。
小鹏汽车在车展发布会上宣布,即将启动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用户对于AI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认知与操作能力。
广汽集团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则表示,在官方明确规范智能辅助驾驶宣传口径和技术认证后,对于埃安这种拥有技术储备和相对老实的企业更加有利。他表示,埃安不争第一个发布L4级产品的公司,但要做安全第一的公司。
在华为乾崑智驾的展台,工作人员在向观众介绍时,都在强调智驾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表示日常驾车体验智驾功能时务必注意行车安全。
安全前提下,智驾功能才有意义
为车企提供智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企业,有着同样的共识,将“安全”放置在首要位置。
首次参展的AI科技公司Nullmax创始人/CEO/CTO徐雷博士认为,“工信部的公告来得非常及时”。毕竟,整个智能化驾驶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和消费者需要慢慢培育和教育。
徐雷介绍说:“我们所有的方案都有非常清晰的安全设计边界和安全设计机制。我们希望打造的产品能给用户带来非常明确的价值,知道边界在什么地方。即使在没有这一公告之前,我们也是非常明确地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去实施,而不是通过过度宣传,让消费者对安全掉以轻心。”
魔视智能创始人虞正华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拥有全栈式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魔视智能已是第三次参加上海车展。公司创始人/CEO虞正华认为,公告所释出的信号,代表了监管部门对智驾的重视,以及对智驾责任的厘清。“这对行业是一个正面有益的事情。智驾多是跟安全密切相关,不能只强调功能的先进性,甚至出现夸大宣传。在安全的前提下,智驾功能对行业的发展才有意义。”
安全驾驶成共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尽管业界对智驾的宣传方式存在争议,但市场对智驾的热烈反馈,却也验证了智能化策略收效显著。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2023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智能化体验在购车决策中的影响权重已升至14%,成为继汽车质量和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决策因素。
这种不断升温的市场情绪倒逼车企加速技术迭代,也就难免让迎合消费者超前预期的过度营销得以登堂入室。那么,如何在合规框架内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预期管理,便成为“后上海车展”时代的新课题。
在虞正华看来,安全始终要回归第一要位。“将驾驶安全和消费者喜好这两点结合好,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守牢安全底线,进而实现更高阶的功能,我认为这应该是行业发展方向。”
为确保安全,魔视智能做了严格的全流程开发工作。目前,该企业已积累了海量测试数据,并进行了大规模验证。“我们建立了自有仿真测试平台,最近还引入强化学习方法,最终通过对开发全过程的管控,来实现高安全性的智能驾驶系统。”虞正华介绍道。
Nullmax则是以“渐进式辅助驾驶发展路径”,来守护安全底线。徐雷表示,公司将通过实车数据积累与安全验证向高阶智驾迈进,为行业提供兼顾技术稳健性与商业化落地的解决方案。“基于SAE(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的分级,我们选择的是渐进式方向——从技术积累到产品落地,我们觉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的实车积累和数据验证,才能保证我们从L2往L3,甚至往L4方向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将工信部公告解读为“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信号”。“国家层面开始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的是要保证我们汽车的产品宣传和实际功能相匹配。企业在努力提升产品技术和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尽到告知义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同时,他建议汽车行业对智驾术语要统一的标准,制定相应规则。“当有统一的标准时,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业界的评判以及消费者的理解才会客观公平。而相关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以实现对企业行为的有效监管。”
如何真正迎合消费者,是车展企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智驾研发“降速”。可以预见的是,车企今后的智驾宣传将会更加克制与规范,进而保障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稳稳当当驾驶。而当业界在“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营销文案将不再内卷,技术创新也将进一步聚焦,迎来更为清晰确定的发力点与收获期。
毕竟,行稳方能致远。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