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4日消息(记者郭振丹)滔滔浦江,奔涌时代气象;熠熠西岸,激荡发展强音。近日在上海黄浦江畔,徐汇滨江共建共治联盟全体会议的举办揭开了徐汇滨江新一年在产业创新、商旅融合、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序幕。一场年度盛会让联盟各发起单位、成员单位及合作伙伴单位齐聚,背靠西岸、面朝浦江,携手共治水岸、共惠民生、共谋发展、共塑品牌,绘就世界级滨水区的新图卷。
徐汇滨江绘就世界级滨水区的新图卷(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产业跃迁的“西岸逻辑”
作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在徐汇滨江的版图上,创新始终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点。以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即模速空间为“核爆点”,金砖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港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等平台串联成链,构建起技术孵化、国际合作、人才集聚的生态闭环,推动产业发展增能级、强韧性。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等活动连年落地,让世界前沿思想在此碰撞,国际交流窗口由此打开。
商旅文体展打造消费引力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国际视野中,徐汇滨江还是上海“chili”的代名词。在这里,时尚设计、都市体育、潮流IP等产业生态不断拓展着发展版图,商旅文体展的深度融合顺势打造消费引力场。在全体会议现场,徐汇滨江向海内外游客发出“来上海,游西岸”的邀请,通过谋划“四季经济”活动项目,推动区域流量、消费再提升。
春日消费不断升温(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今年春季,西岸将联动上海时装周、上海车展系列活动及春日花市、生活节等户外活动,激活春日经济;夏季将以“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好市等为重点,点亮夜间经济;秋季将融合FISE世界巡回赛、科技消费展等,打响赛事经济、科技经济;冬季则将呈现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二次元活动等,做强会展经济。“四季经济”将徐汇滨江打造成为商旅文体展全要素集聚、全岸线覆盖、全时段发生的标杆,吸引全球游客的多元化旅游目的地。
人民城市的“双向奔赴”
徐汇滨江的蜕变,始于对城市历史与文脉的敬畏与再生。在全体会议现场,一块取自原上海水泥厂的基石被赠予国际传媒港,成为徐汇滨江“留旧塑新”的缩影。如今,原上海水泥厂已蜕变为徐汇滨江七大百万级组团之一的国际传媒港,这块基石也见证了徐汇滨江从中国民族工业发源地到“生活秀带”“发展秀带”的更新故事。
城市更新让老建筑“活起来”(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一江水、一块地、一座城的改造都源于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回应。在徐汇滨江,滨水优势不断辐射延伸,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如今西岸国际会展中心、阿里Z园区、龙华机场航站楼升级等项目建成投用,数字谷全面建成,金融城初显形象,数智中心加速建设,龙腾大道全线贯通,自然艺术公园二期部分建成……一个个地标熠熠生辉,让黄浦江西岸更优空间品质和内畅外联交通基础日益呈现,让沿江开发效应和西岸品牌效应向南拓展、向腹地延伸。
与硬件更新同步的,是治理模式的深层变革。徐汇滨江创造性成立的共建共治联盟以“5+X”为基本体系,搭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议事协商协作平台,坚持以“党建引领、协同共治”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不断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创新,聚力打造国际大都市的卓越水岸、驱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极。今年,联盟还发布西岸“一起来”公益行动并成立一支志愿联队,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构建“3+1+N”的公益生态,让“共担责任”“志愿同行”在水岸蔚然成风。
徐汇滨江成为市民休闲运动好去处(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从创新产业的硬核布局,到商旅文体展融合的活力场景;从“工业锈带”的有机更新,到共建共治的治理创新——徐汇滨江的每一步探索,都紧扣“人民城市”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命题。随着“来上海,游西岸”品牌走向全球,这片水岸不仅为上海增添国际化新地标,更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为向世界展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滨水会客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