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1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冯丽)粤港澳大湾区连续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走深走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香港如何更好发挥其独特的国际化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新活力、新气象?
2025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联泰集团副主席、首席执行官陈亨利受邀做客央广网,就推动港澳居民参与国家远洋渔业发展、助力国潮品牌引领世界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陈亨利在《做客央广网》访谈中(央广网发 王综鹤 摄)
促优势互补,积极融入国家远洋渔业发展蓝图
“国家在去年12月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过去香港、澳门并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整个管理系统里面,所以我提出说,希望在修订草案里面可以把香港、澳门纳入国家的整个管理系统里面,给香港渔民提供一些新的机会。”谈及带到今年全国两会的第一个提案,陈亨利表示,当前是将香港纳入国家远洋渔业发展蓝图的关键时期,亦是更好发挥香港渔民作用的重要机遇。“我们认为香港渔民可以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作出贡献。”
近年来,香港渔民长期局限于近海捕捞,资源日渐匮乏,亟需通过国家战略支持与科技赋能开辟新机。陈亨利介绍,当前香港约有5090艘渔船,约1万名港澳流动渔民。同时,香港也有其自身优势所在。“香港是一个国际城市,我觉得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让香港渔民起到桥梁作用,和内地的渔民一起去闯。”
为此,陈亨利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以及由这些港澳居民全资的法人”,使港澳居民可以合法参与我国的远洋渔业。
陈亨利接受《做客央广网》栏目专访(央广网发 王综鹤 摄)
陈亨利还表示,建议中央支持香港渔业升级转型,促进香港渔业发展新动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推动香港渔民开拓远洋渔业。在他看来,其中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我们也在思考,怎么样让新材料、新科技在捕鱼这样的第一产业里面也可以用得上,比如怎么样做好冷链保鲜,几十年没变过的鱼丝材料还可以有哪些突破,如何运用AI技术在鱼被捕捞上来的第一时间做到‘鱼脸识别’等。”
借“并船出海”,以国潮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我今年带到全国两会的第二个提案,是建议将香港打造为亚洲的时装中心,让香港与内地企业一起强强合作、‘并船出海’。香港要积极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善用国际营商经验。”陈亨利分析道,目前欧美品牌主导世界服装市场,亚洲品牌只有少数能打入国际市场,而且生产订单较为分散。但随着亚洲中产阶级崛起、消费习惯进阶,可以预见亚洲品牌势必崛起。
陈亨利接受《做客央广网》栏目专访(央广网发 王综鹤 摄)
“我们很多内地的国潮品牌,他们的产品、性价比都非常好,而且能够在中国这个竞争这么大的市场里面活下去,证明了这些品牌都很厉害。”陈亨利坦言,国潮品牌“出海”过程中的最大困难,往往是对国际市场“水土不服”,而这又恰好是香港企业的长处,“香港一些企业已经在海外经营了三四十年,他们对当地政府、商场等都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内地品牌来到香港,把香港作为他们的研发基地或者国际销售总部,大家一起强强联手。”
除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优势,与国潮品牌共同开拓亚洲市场,香港在经营和打造中国特色IP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在此次专访中,陈亨利两次提到了今年表现惊艳的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
“《哪吒2》这部电影小孩子和大人都爱看,它能够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式的价值观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好的。我们联泰集团会去跟他们研究,看能不能够用哪吒的IP在我们的服装上面去发展。我觉得真的是要借助这次《哪吒2》的成功,大量地去挖掘和研究像《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中国故事。”陈亨利表示,如今的香港有能力、亦有实力助力更多国潮品牌走向世界。
“品牌即话语权”,陈亨利建议香港与内地企业强强联手,将香港打造成国潮品牌的区域总部和出海跳板,让“中国故事”真正走向世界。
扬自身所长,从“一小时生活圈”到产学研融合新高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自201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已连续第9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陈亨利用“一小时生活圈”概括近年成果:香港至深圳、东莞通勤时间缩短至50分钟,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加速了人才、资本流动。
在陈亨利看来,大湾区真正的潜力在于“软联通”——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香港有8所公立大学,其中5所都是排名全世界100强的学校。因为有着这样的优势,香港的基础研究是做得很好的,我觉得依靠整个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今后我们在产学研用协同的方面会做得更好。”
他以大疆、商汤为例,说明香港高校孕育的科创企业如何在深圳落地壮大。陈亨利说,希望今后涌现出更多的“大疆”和“商汤”,从香港的大学诞生后,在内地真正发光发亮。“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优势相乘。”陈亨利期待更多香港的大学可以到粤港澳大湾区开办分校,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科创与产业协同的标杆。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