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文艺骨干们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为市民带来别具一格的课程,他们现场教授如何在手鼓上绘画和原创的新疆广场舞,由此拉开“2025沪疆文化交流周”群文系统活动序幕。
交流周期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联动静安、浦东、长宁、宝山、闵行、崇明、青浦等13个区的文化馆,通过文艺演出、摄影展、音乐沙龙、非遗体验、公益演出、数字展览等活动,呈现群文系统文化交流、文化援疆的累累硕果,生动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小物件”传递“大文化”
手鼓是新疆文化的“活符号”,他们用在手鼓上绘制农民画的形式,向上海市民普及新疆本土文化。“我们以‘小物件’传递‘大文化’,让上海市民触摸到新疆文化的细节与温度,感受传统艺术与民间创意的碰撞。”来自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李松燕说。在现场教学的广场舞《天山放歌》则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5个民族的舞蹈元素相融合,“展现新疆的多元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2011年开始参加援疆工作,不仅通过演出和非遗展将上海文化带到喀什,还邀请新疆文艺团队来上海进行文化交流。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鉴上海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精品孵化、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优化乌鲁木齐市的群众文化服务,同时也把新疆的特色文化资源分享给上海,为上海的市民艺术夜校、群文创作等提供新的灵感,让两地文化资源实现“双向赋能”。
当天晚上,“丝路同心·疆海融情”沪疆文化交流周文艺展演在市群艺馆星舞台举行。喀什地区歌舞团、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歌舞团、泽普县文工团等带着天山脚下的豪迈与热情,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轻音乐团、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等本地院团同台演出。
叶城县歌舞团还在近日走进宝山滨江带与城市商圈,欢快的民族舞蹈、动人的器乐演奏,吸引市民驻足欣赏。浦东新区文艺指导中心的“音乐下午茶”活动,特邀新疆音乐人与上海本土乐队同台。市民艺术夜校开展了“学唱新疆歌/学跳新疆舞”课程,加深市民对新疆文化的理解与热爱。静安区文化馆的“午间一小时音乐沙龙”聚焦新疆最长的弹拨乐器“弹拨尔”。徐汇区文化馆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的沪疆主题活动,从公园音乐会到光影课堂,演绎沪疆文化的多元与精彩。
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
从版画到刺绣,从海派剪纸到木卡姆,沪疆两地的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话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这几年,青浦区以水印版画为媒介,与新疆白碱滩版画构建起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今年,两地创新推出“印痕之美·最江南”版画作品邀请展和“印痕之美”沪疆两地版画作品线上展。
交流周期间,浦东新区通过“非遗+商圈”模式,促进两地非遗交流。美韵莎车非遗文化美食节与周浦羊肉文化节联动,以快闪、市集等形式,促进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今年,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打造“非遗快闪橱窗”,创新推出“春雨工程——长宁区对口支援地区优秀非遗作品特展”。徐汇区则两次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以及“上海非遗草湖行”活动,将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珐琅器制作技艺、连环画、穴位敷贴剂法、上海剪纸带到新疆。
摄影艺术也成为记录沪疆情深的重要载体。叶城摄影展在宝山区文化馆展厅展出,宝山则精选第二十三届“江南之春”美术佳作赴叶城展出。
随着交流周深入推进,上海各区已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合作蓝图。其中,青浦区计划在2026—2027年开展“版画+”跨界创作项目,建立“沪疆版画人才库”,实施年度互访创作计划,并升级线上展览平台,新增VR沉浸式观展功能。浦东新区将持续深化“文化润疆”工作,升级“非遗结对”计划,推动沪剧与十二木卡姆等瑰宝跨界合作,实施“青少年文化使者”计划,建设“云端非遗馆”。宝山区将持续组织青年宣讲联盟赴新疆交流,打造云端文化课堂、数字展厅、直播课,策划“乘着歌声游新疆”等品牌活动。
本次交流周群文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合作交流办、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等单位共同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及浦东、静安、黄浦、闵行、宝山等13个区文化馆主办。(记者 张熠)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