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约182万名中小学生将迎来开学第一天。2025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34所(含新增学段),其中小学7所、初中4所、普通高中6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15所;全市新增学位近1.3万个,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

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上海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园现代化建设水平。修订实施本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新五项标准”建设,全力推进“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空调能装尽装”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方面,2025年上海推出新一轮计划,前后总共覆盖近两百所郊区相对薄弱学校,强化市区优质资源参与对郊区学校的支援和帮扶,优化双方结对合作关系,让学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郊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间”优质均衡。

在第一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120多所学校办学质量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上海大力实施第二轮强校工程,聚焦新一批79所公办初中,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名校长名师导入、教研员蹲点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师资潜力。其中,有18所学校同时成为全市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妙用资源弥补短板,巧用数智技术变革教学方式,不断做强“腰部”,促进“学段间”优质均衡。

上海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在动态研判基础教育资源供需平衡需求的同时,探索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育人优势,更好地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市建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优化基础教育生态负面清单”,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校园餐、教辅、校服专项整治工作。发布《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开列作业管理十项“负面清单”,推动学校实施“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将课后服务列为全市“民心工程”,发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建设含有2000多门优质课程的课后服务线上“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让“课后育人”“课后增值”成为新常态。(记者 许沁)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