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的非机动车车库。 资料图片
“以前老是有人扯根长电线下来,就在我们窗户底下给电瓶车充电。难看不说,还危险得很。充电点改造半年多来,飞线充电几乎绝迹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了。”上海市松江区岳阳街道民乐二村一楼居民肖师傅对小区里完工不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直供电改造项目非常满意。
据悉,在社区安全治理中,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问题如一块顽固的牛皮癣,难以根除且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松江区直面这一难题,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改造工作列入区纪委监委2025年度“群众点题”整治项目清单。今年6月,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认领“答题”,与松江区房管局、建管委、应急局等有关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协同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直供电改造,通过落地“居民合表电价”、实行明码标价等措施显著降低了居民的充电成本。
源头追踪寻症结
飞线充电为何屡禁不止?松江区应急局、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及各街镇自去年4月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深入社区,与居民群众促膝交流,了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现象难根治的症结所在。
松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造成居民充电“图省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居民小区内由第三方公司负责运维的充电桩多从物业表后接电,普遍按1元充3至4小时的标准供居民使用,充电时间未足额也不能退费,其价格明显高于居民电价;二是,其简单根据充电时间定价的模式未明确电费及服务费价格,未实行价费分离。不少居民直言,户内外充电差价明显,且点位布局不甚合理。“两相比较,还是自己家里充划算。”
一番调研下来,松江区各部门决心从解决电动自行车户内外充电差价入手破题,通过集中充电点充电设施“非改直”与民让利,采用居民用户合表电价(峰时段0.641元 谷时段0.331元)向集中充电点计收电费,有效降低居民充电费用。
“一点一策”巧推进
接群众“点题”后,松江区房管局、建管委、供电公司、属地街道等协力搭建共商共建平台,健全“区—街道—居(村)委”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能改尽改”原则,为全区669个有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直供电改造需求的小区“一点一策”拟定、细化解决方案,展开了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治理行动。
“以前1元钱才充4个小时,现在能充5个小时。价格便宜了不说,还能分时计价、自动断电,再也不用算着时间大晚上下楼去拔了。”家住民乐四村六楼的陈阿姨说。
除了小区内6个电动自行车库全部完成直供电改造,民乐小区还充分征集居民意见,结合小区内车库分布情况增设了200个同样采用居民用户合表电价的户外智能充电桩,覆盖小区1800余户居民千余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眼下,松江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桩改造正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区669个有改造需求的小区中已有201个完成改造,装表接电户数达1550户,供电容量达15783千瓦,能满足7万余个充电桩的用电需求。预计年底前可完成520个小区的改造工作,明年年中将全部完成。
“组合拳”保障安全
走进民乐小区改造完成的一间非机动车车库,分区设置的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显眼。在贴墙设置的锂电池电动车停放区域里,一堵堵水泥墙构成的硬隔挡将充电区域划分为12个半包围隔间。车位顶上还设有AI分析检测系统,发现火情将第一时间报警并切断供电。
松江区各街镇和有关部门打出一套安全保障“组合拳”:新小区“智能梯控”约束车辆不上楼,老小区电动自行车入楼报警系统实时监督楼道充电陋习,智能监控、满电断电的智慧充电桩在各社区普及应用……重重保障为社区消防安全筑牢基础防线。
下一步,松江区还将进一步强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价费分离”工作的指导与监管,督促第三方运营机构及物业落实明码标价、压低服务费占比。(李成东 李爽)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