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新一期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2025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25北外滩航运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布。根据新一期指数,上海连续6年位居国际航运中心第三。
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宁波舟山、雅典—比雷埃夫斯、汉堡、纽约—新泽西、休斯敦、广州、青岛、东京、釜山、安特卫普—布鲁日、深圳、天津、洛杉矶、温哥华。
2014-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排名前十
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中国主要航运中心的能级显著提升。根据《报告》,“十四五”期间,上海和香港分列第三、四次,保持全球领先,宁波舟山、广州、青岛、天津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变化
作为中国主要航运中心的头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2024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指数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较新加坡、伦敦两大“国际顶流”的得分差距总体呈收窄趋势,其中上海较伦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距离赶超这一老牌航运中心只剩下“一步之遥”。
航运服务业,尤其是高端航运服务的“头部效应”非常显著。与前两名的新加坡和伦敦相比,上海在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全国首例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案件在虹口北外滩开庭并作出裁决、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近两年来功能发挥逐步显现……《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上海在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如,针对港航业界高度关注的临时仲裁,上海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由人大地方性法规、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司法政策文件、行业协会仲裁规则、仲裁机构服务指引等组成的多层次、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为境内外经营主体选择以上海为仲裁地进行临时仲裁,提供制度支撑和规则指引。
自2014年首次发布以来,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已成为全球航运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之一。该指数主要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大维度,对全球43个航运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