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26日消息(记者 冯丽)10月25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中心拉开帷幕。这场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为主题的科学盛会,不仅是全球顶尖学者思想碰撞的高地,更是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舞台。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约150位科学家齐聚一堂,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16位中国两院院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与挑战。

论坛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论坛开幕式上,2025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顶科协奖)正式揭晓。斯坦福大学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Richard SCHOEN)获“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康奈尔大学斯科特·埃默尔(Scott D. EMR)与犹他大学韦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I. SUNDQUIST)共同摘得“生命科学或医学奖”。该奖项单项奖金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由红杉慈善基金会永久支持,旨在鼓励科学家探索“难而正确”的基础科学问题。截至今年,顶科协奖已成功评选四届,共有12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顶尖学者分享了他们的最新思考。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指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量子计算的融合发展正带来新的网络安全挑战,呼吁构建面向未来的安全技术体系。2021年图灵奖得主杰克·唐加拉则强调,高性能计算正在重塑科学软件生态,亟需构建新一代高效可靠的算法与软件库。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深入阐释了“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特点,指出量子技术正处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科学的十字路口,将深刻影响信息、材料与能源等领域。

同时,本届论坛通过联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师大等高校及临港实验室,论坛构建了“主旨论坛引领、分论坛深化、衍生活动落地”的立体化交流平台。从科技游园会到科学创想营,从莫比乌斯夜话到创新案例分享,科学正以更开放、更年轻的姿态走向公众。

编辑:何智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