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6日消息(记者冯丽 见习记者何智康)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幻作品里的场景正逐步走进现实:搭乘飞行器通勤、雇佣机器人照料生活、利用脑电波控制机械臂……这些“硬核”科技,你都了解吗?

4月15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线路浦东科创巴士项目启动仪式在浦东新区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举行。记者乘坐首辆浦东科创巴士,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探秘之旅。

浦东科创巴士发车(央广网发 受访者提供)

串联科创地标,打造实景科学讲堂

2025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上海浦东聚焦“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目标,不断刷新区域科创含“新”量。

浦东科创巴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巧妙串联35个科创地标,精心规划4条精品路线,驶进张江、金桥、外高桥、临港四大重点区域,通过30分钟车上讲解、30分钟线下参观,全方位呈现浦东面向世界的科技前沿成果,打造实景科学讲堂。

启动仪式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何智康 摄)

在启动仪式上,张江科学城展示厅、滴水湖AI创新港、中科新松机器人展厅等10个展馆,被授予首批“浦东科创文明之旅实践点”称号。这些实践点将运用AR互动、全息投影等技术,为科创巴士乘客量身定制线下讲解服务,精准适配不同群体的学习诉求,助力公众深度领略浦东科创魅力。

解码硬核科技,诠释浦东科创力量

科创巴士行进途中,10余个原创视频、超100页图文展示、近7000字精炼文案,构建起了“理论讲解+场景演示+互动问答”的多样化传播形式。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到“首架国产大飞机”,从“走进元宇宙的数字人”到“人机合一的头号玩家”,乘客脑海之中的浦东科创发展脉络愈发清晰。

参观张江科学城展示厅(央广网发 受访者提供)

其中多项“硬核”科技,令人难忘: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在上海完成首飞,未来有望满足城市内或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化身名副其实的“空中出租车”。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高度仿生躯干构型和拟人化运动控制,这或许意味着电影里的“智能助手”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上海司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脑机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能够在患者大脑及外部设备间建立信息通路,借助神经反馈实现对失灵肢体及机械臂等外接设备的控制。

“我在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工作,今天了解到的很多企业,都是我们服务过的企业,我感觉格外亲切。”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的供电营业员郭璟说道。对她而言,深入探寻这些“硬核”科技是一次十分宝贵的体验。

科技与科普同频共振,让文明实践热潮涌动

“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脚下可至的征途。”浦东新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浦东科创巴士,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触摸未来科技脉搏,从小培育科学探索精神,让更多的志愿者可以在未来之城传递创新火种,让市民群众体验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让世界各地友人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创加速度。

启动仪式上,多家全国文明单位携手共建“浦东科创宣讲团队”。来自不同领域的10位代表获颁首批“科创巴士宣讲员”证书,他们之中既有两弹一星老功臣、大飞机设计师、科创精英,又有一线媒体人和在校学生,汇聚“老中青”三代力量,共绘浦东创新图谱。红领巾讲解员卢凌希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浦东新区的一名双语讲解员,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少先队员加入讲解员队伍,让更多人了解浦东的科创发展。”

浦东科创巴士行驶途中(央广网发 受访者提供)

展望未来,浦东将深化“全民共享”理念,推出“寻找城市科创DNA”征集计划,邀请市民、学生拍摄短视频、撰写观察手记,孵化民间科创KOL;线下依托元宇宙和AI技术搭建“虚拟宣讲舞台”,生成科学家互动版、童趣科普版、脱口秀幽默版等特色讲解内容,让硬核知识“破壁出圈”,让科创热潮涌动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编辑:郑晓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