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4月18日消息(记者林馥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接近50%的癌症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预防和避免的,无法预防的癌症中也有50%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因此,科学预防尤为重要。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正式发布(央广网发 王广兆 摄)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近日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推荐》),新增了鼻咽癌、肾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和预防建议,对2024版《推荐》中的辐射与肿瘤、肿瘤心理、疫苗可预防癌症、胃癌、膀胱癌、儿童肿瘤、口腔癌等内容进行了修订。筛查和预防推荐还特别提出:科学减重可以防癌,从减重入手可推动肿瘤防治“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表示,2025新版《推荐》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希望帮助公众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意识。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截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新增三大癌种筛查建议 早诊早治是关键
2025版《推荐》共涉及24个瘤种,涵盖目前全国人口94%、上海市居民95%以上的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此外还包含儿童肿瘤、遗传性癌症和疫苗可预防癌症等三个癌症专题,提供了七个降低常见癌症风险的专业建议,以及一张分性别和年龄段的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为大众提供了全面、科学的防癌指导。
以鼻咽癌、肾癌、子宫内膜癌三大癌种来说,对于华南等鼻咽癌高发地区人群及高危人群,推荐从30岁开始筛查,采用E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联合鼻咽镜检查;建议55岁以上肾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肥胖者、慢性肾病患者)定期进行肾脏超声和尿常规检查;绝经后女性及肥胖、糖尿病等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应关注异常阴道出血,必要时进行超声或内膜活检。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截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此外,2025版《推荐》重点更新了辐射与癌症的关系、肿瘤心理干预与疫苗可预防癌症的相关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当大家在谈论辐射时,必须要掌握辐射剂量的限值,对于<100mSv的辐射,都是安全范围。正常医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辐射,剂量较低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致癌风险极低。大剂量的辐射才会导致肿瘤风险的增加。正常医疗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辐射,剂量较低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致癌风险极低,对患者的益处远大于潜在风险,不能因噎废食。
在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因肿瘤本身或治疗等相关因素都可能引发复杂情绪体验和心理负担。编审专家提醒,应该重点关注某些关键时点如首次确诊后、手术前或化疗启动等治疗计划调整时、出现副作用时等的压力管理,推荐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目前有两种疫苗可以预防癌症,一个是HPV疫苗,一个是乙肝疫苗。HPV疫苗新增9岁-26岁男性接种,男女性双向保护更易形成“群体免疫屏障”,还可预防更多的致癌型别和癌种,比如阴茎癌、肛门癌及口咽癌等。
科学减重也防癌 专家喊你动起来
今年是国家卫健委倡导的“体重管理年”,超重和肥胖与20%的癌症风险增高相关。因此,维持健康体重,可以有效降低罹患大肠癌、胰腺癌、贲门癌、肝癌、肾癌以及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13种常见癌症风险。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截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体重指数(BMI)计算可帮助确定体重是否健康,也可以测量腰围。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2。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规定:中国成人的体重分类标准是: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18.5kg/m2-23.9kg/m2为体重正常,24kg/m2-27.9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按照此测算法,一个身高为170cm的成年人,53.4kg-69.1kg为体重正常,超过80.9kg则为肥胖。
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是癌症预防的有效手段。编审专家建议少坐,每个小时都要站立并移动至少1分钟-2分钟,即使经常锻炼,久坐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或75分钟的剧烈体育运动。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骑自行车、做家务、园艺、慢速游泳和跳舞等;剧烈强度的运动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骑行、有氧运动、打网球等团队竞技等。建议安排好锻炼地点、时间和方式,有计划地安排锻炼。
当然,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增加皮肤癌风险。为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照射,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晒措施。遮阳伞、遮阳镜、遮阳帽等,戴上具有UVA和UVB防护的太阳镜,也可擦防晒霜,应该在外出前30分钟大量涂抹,每两小时或游泳或出汗后重新涂抹。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表示,肿瘤防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需要个人、家庭、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希望《推荐》的每年更新和发布能真正推动防癌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