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带队,来自上海“以院包科”的12家市级医院和对口援藏五县的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前往西藏日喀则,参加第十届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论坛。另有10年来多个批次的援藏医疗专家重返雪域高原,为当地百姓义诊咨询。

今年恰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与上海组团式援藏10周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巴桑次仁在论坛上透露,今年医院捷报频传: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中获评B级,创近年最佳成绩;顺利通过三甲医院等级复评审,同时成为西藏首家获得电子病历五级和互联互通四级甲等的三甲综合医院。

成果背后,是上海医疗援藏的扎实付出。算上早期帮扶,上海医疗卫生系统已对口支援30余年,2015年“组团式”援藏启动后,帮扶更趋精准:共选派11批次234名医疗专家进藏,培养本地医疗业务骨干共504人次;“带土移植”先进诊疗技术713项,其中340项已为本地医务人员完全掌握,154项填补自治区空白。

接力传承 守护健康

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杨晓东,2013年作为中组部选派的卫生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医疗巡诊中,他发现当地儿童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发病率较高——此类多发于婴幼儿的骨科疾病,若未及时干预,部分患儿成年后可能终身无法站立。杨晓东牵头发起“格桑花之爱”公益救助项目,专项为日喀则农牧民儿童开展DDH筛查与救治。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超万名西藏儿童完成先髋筛查,800余名(次)患儿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接受矫治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随着项目推进,“格桑花之爱”的救助范围逐步拓展至先心病、先天性骨科疾病、唇腭裂、听力缺陷、小耳畸形等更多先天性疾病,为高原儿童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医生于德刚,作为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员,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一年间带领团队开展20余项诊疗新技术,完成270余台关节外科手术。

初到医院时,于德刚便目睹一名64岁的曲珍老人双膝严重变形,疼痛持续十余年。经调研发现,受高原环境影响,日喀则骨关节疾病患病率超过35%。于德刚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汉藏双语《高原膝关节病防治手册》,深入山区牧区开展义诊并发放手册;还引入上海九院“数字医学技术”,遇到复杂病例时,将CT数据传回上海,由上海团队完成建模分析后,把3D打印的病变关节与导板寄往日喀则。45岁患者琼达膝关节严重扭曲,医疗团队借助3D打印技术成功实施矫形手术,当假体与骨骼完美契合时,在场观摩的当地医生纷纷鼓掌。

援藏从来不是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代代医者的接力传承。如今,九院骨科医生翟赞京,正在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配高原实际的技术应用方案,他还考虑以试用的形式将九院骨科团队自研的关节手术机器人“鸿鹄”引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

精准帮扶 学科突破

2018年1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此后,在上海“组团式”援藏队员助力下,医院以国家标准为参照,由心内科、神经科、骨科、妇产科、新生儿科牵头,搭建起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急救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框架。

“以院包科”是上海医疗援藏的创新举措。援藏医疗队依托“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推进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13个临床重点学科诊疗中心建设,通过上海各大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对应科室结对,实现精准帮扶,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又吸引周边患者就诊,逐步形成区域医疗中心辐射效应。

2015年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共建消化疾病诊治中心(消化内镜中心)。2017年至2024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消化内科先后派出7名专家,以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身份负责建设与学科发展。陈巍峰初到日喀则时,发现医院内镜中心基础薄弱,消化科几位年轻医生对“何为内镜”没有清晰的概念。为让3名零基础医生掌握胃镜操作,他手术演示、手把手教学外,还让3人每人全职在内镜中心接受一个月强化训练,最终实现当地消化科医生均能独立完成所管病床患者的内镜检查。

今年1月7日,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当时正在休假的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医疗队员,从全国各地迅速赶赴日喀则参与救治。“队员们都放弃休假提前返藏,克服余震、交通不便等困难,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上海市第十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王庆华(曾任日喀则市卫健委副主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回忆道。

医疗资源 “隔空可达”

援藏队员的健康保障也成为关注重点。刚刚接班上任的第十一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余荣介绍,高原缺氧环境对队员身体是不小的考验。“日喀则市委非常关心队员们的身体健康,此前,医疗队已在当地的支持下对援藏医疗队员的住宿房间做了改造,实现不间断供氧。”这一细节上的升级,既体现了医疗队与当地对援藏队员健康的细致关怀,也让队员们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诊疗与帮扶工作中。

在本届西藏自治区医学珠峰论坛前的交流座谈会上,巴桑次仁院长坦言,医院当前儿科危重症抢救能力不足,希望上海能进一步派出专家给予针对性支持。对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回应,上海将依托全国领先的儿科救治实力,在充分对接医院需求的基础上提供帮扶,同时也欢迎日喀则选派优秀医生来沪进修。

在医疗硬件与技术升级层面,近年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及下辖五县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上已初见成效。闻大翔表示,一方面,将继续巩固远程会诊等常态化远程医疗服务,确保优质医疗资源“隔空可达”;另一方面,将多方协调资源,积极探索远程手术机器人在受援医院的应用模式,以技术创新打破地理与人才的双重限制。(记者 左妍)

编辑:沈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