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1日举办的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政府开放月”活动中,记者从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了解到,今年1至7月,该中心共收到预审案件6947件,受理6449件,合格4911件,累计受理专利预审案件数量13700余件,已有超过1万件的专利申请通过上海保护中心预审合格后进入国知局的快速审查绿色通道,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从2至3年缩短至3个月。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于2023年2月正式运营,主要职能是面向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下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海分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等,围绕上海先导和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工作。
30多名企业代表和市民代表走进中心,实地了解上海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现状和专利预审等惠企政策服务。座谈交流会上,上海保护中心详细介绍了中心职能、服务范围及专利预审服务的条件、流程等。同时,重点介绍了专利预审服务为企业打开创新发展“绿色通道”的典型案例。公众代表们结合自身在专利申请中遇到的问题踊跃提问,与工作人员深入沟通。
活动中,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负责人王露告诉记者:“中心提供的专利预审服务帮助解决了创新型企业在技术迭代快、市场窗口期短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效率问题,通过‘一网通办’的便捷备案通道,我们仅用7个工作日就完成全流程备案。目前我司的发明专利最快一个月就实现了授权,让企业的核心技术能以最快速度获得法律保护。”截至目前,该公司围绕硬件、算法、软件领域已申请专利近90件,其中30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通道提交,23件已正式获得授权。
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主管邢益维也表示,借助中心的快速预审通道、专业服务和指导,企业将专利授权周期平均缩短至3到6个月,避免了技术成果的流失并消除可能对市场先发地位的不利影响,也更加鼓励研发工程师的创新积极性,加速了对核心技术难点的突破,为同驭汽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宝贵的先机。(记者 孙云)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