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刚出梅,高温将持续“控场”,预计7月上旬,极端最高气温将达到39℃至40℃。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了解到,自28日至今,急诊已接诊4名中暑患者,其中包括高龄老人和户外工作者。

92岁的老人外出步行2小时回家后,未采取开空调等降温措施,出现高热症状后来院急诊被确诊为中暑。而60多岁的户外工作者王先生,户外劳作后出现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经确诊为热痉挛。“这两例中暑患者很典型,户外工作者、高龄老人可以说是夏季中暑高发人群。”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张峰提醒,“热浪来袭,市民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一旦出现头晕、口渴、出汗多等中暑先兆时,要及时补充水分,若休息后仍不见好转,一定要尽快就医,避免延误。”

“目前急诊还没接到中暑患者,持续高温下,外加嘉定工地多、户外工作者多,预防中暑未雨绸缪很重要。”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王飞医生介绍,中暑除了喝藿香正气水自救,不妨学会“三招解暑秘方”。

第一招是移步至空调房间。较低温度有助于皮肤表面的热量向周围环境传递,同时能让汗液更加容易蒸发,带走自身热量。

第二招是脱掉不透气的衣物,提高散热效率。当人们穿着不透气的衣物时,会使自身表面汗液难以蒸发,这就像给身体盖了一层“隔热膜”,阻碍了热量的散发。

第三招是冰敷。可以将瓶装矿泉水冻结变硬,放到患者的腋下、大腿根部,这些地方是人体血管分布相对丰富的地方,将冻硬的矿泉水放到这些部位,冰的低温可以通过血液传导快速降温,将热量从体内的核心部位带到接触冰的皮肤区域,实现降温作用。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