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淄博11月3日消息(记者 唐磊)2018年10月8日晚,孙建博在写给党组织的信中说到:亲爱的党,明天我将第四次走进手术室,我感觉自己可能过不了这一关了。如果手术不成功,请把我的遗体和器官无偿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用于需要的人。余下的骨灰撒到原山林场的森林里,与同志们一起继续保护生态林。把我和妻子名下的房产和存款全部捐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后的党费。

孙建博是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第三位“林业英雄”,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2018年,他因长期劳累病倒了,被确诊患重症肌无力,并检查出了肿瘤,命悬一线。当孙建博以为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他依然保持和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的无悔承诺——我永远是党的人,人民的儿子。我要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包括自己的生命。

新中国使他活了下来

孙建博是一位残疾人。因为生在新中国,他的生命中不仅仅只有病痛和坎坷,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

1959年10月,孙建博出生在博山区的一个寻常百姓家,父母是兵工厂的职工。他的出生为全家带来了欢乐和期盼,却在3岁时因打错针导致双腿无法站立,父亲带他四处寻医治病,经过多家医院治疗和偏方的使用,最终治好了一条左腿。

童年的孙建博在院子里读书。(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孙建博的右腿上至今留有手术缝合的500多个针脚,长期的痛苦治疗,造就了孙建博顽强坚韧的性格,内心也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他坦然接受了成为残疾人的事实,并决心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为今后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打基础。

经过父母的努力,孙建博终于能和比自己小三岁的孩子一起上学。在学校,老师嘱托同学们要发扬雷锋精神关心关爱他,还教导他自立自强;同学们主动每天轮流背他上下学,风霜雨雪从未间断。大家一起生活、彼此照顾、相互支持和鼓励。在这种环境下,孙建博最终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

孙建博在这个群体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他与同学们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连续7年荣获学校“学雷锋团队”。

作为“学雷锋、做好事”的受益者,雷锋精神注入孙建博的血液之中,参加工作后他发起的“爱心原山”团队,先后参加山东省残运会等志愿服务100余项,累计捐助社会弱势群体近万人次。孙建博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学雷锋活动重大典型。“爱心原山”团队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学雷锋实践活动宣传重大典型。

疫情期间,“爱心原山”向淄博市蓝天救援队捐赠价值20多万元的专用消毒车和帐篷,并筹集善款30余万元。(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党的好政策使他“站”了起来

1981年,孙建博初中毕业后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关怀和帮助下,到一家规模不大的福利工厂就业。他自食其力、勤奋肯干、做人踏实、乐于助人,后因工作突出被组织上调到民政局担任团委书记,成了一名人人羡慕的机关工作人员。

对于当时相对清闲的环境,孙建博感觉被国家养了起来,对国家、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1986年,他在家人和同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毅然决然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开始了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决心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报答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负老师、家人和同学们的付出和期望。

孙建博承包了原山陶瓷批发公司。为了节省费用,他和同志们亲自装货、卸货,跑业务、谈生意。为了守住信誉,他雪夜送陶瓷,不慎跌落沟底,满身是血,仍坚持把货送到客户手中,坚决守住信用底线,说到做到。为了跑项目,他拖着残腿爬到5楼找领导汇报工作……

1988年,原山林场成立陶瓷批发公司,1993年公司建成“淄博陶瓷大世界营业大楼”。(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从三间平房、3000元流动资金、几名待业青年的小门头,做到拥有3个陶瓷货场、建成总面积3300平方米的“淄博陶瓷大世界总部大楼”。短短几年时间,在公司经理孙建博的带领下,工作人员走遍全国,业务覆盖了除台湾、西藏等地区的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年销售陶瓷千万件。连续多年成为山东省同行业年销售额、年创利税、人均创利税三项指标最高的单位。

“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使我能够自食其力,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成为一名不拖国家后腿,且对社会有用的人。”孙建博说,残疾人不能自暴自弃,要生活的有尊严,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残疾人通过奋斗也能过上与正常人一样的好日子。

听党话、跟党走,新原山大家庭“兴”了起来

1991年,孙建博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96年,孙建博临危受命担任原山林场场长,他坚持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领全场党员干部职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将负债4009万元、126家债主轮番上门讨债的要饭林场,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集生态林业、森林旅游、教育培训、文化旅游、林下经济等五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经营性单位,大家通过艰苦奋斗过上了一家人共同吃苦、干活、奔小康的好日子。

如今的原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4.4%,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上任初期,原山林场制度不严不细,运作不顺、人心涣散,孙建博稳定民心,提振信心,凝聚人心,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目标,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从市场赚钱养林、养人。他用两年多的时间,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支付补缴了养老保险,报销了医药费,逐步归还和消化了全部借贷款,实现林场无内债、无外债、无贷款,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发展目标。

面对下一步发展,孙建博身先士卒,创新改革,带头实干。原山相继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森林乐园、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大型滑草场,林业产业蓬勃发展。为扩大原山旅游业务范围,他拖着一条病腿到全国各地跑业务。

到泰安联系业务时,为节约开支,他等到晚上电影散场后,花几毛钱住到电影院里;夜里赶路车坏了,他和同行的人铺块纸板躺在车旁,整夜忍受蚊虫叮咬;去呼和浩特跑项目遇上沙尘暴,为了赶上跟客户约定的时间,他们冒险赶路,从阿巴嘎旗到锡林浩特70公里的路程,整整用了4个多小时,所有人全身沾满沙子,像是刚“出土”的兵马俑一样。

孙建博始终以组织的需要、人民的期望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按照组织的要求和指派,原山林场先后接管了4家濒临绝境的困难事业单位,在孙建博提出的“一家人”理念引领下,5个事业单位、1个企业的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千余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大家不同的身份,一样的工资、奖金和待遇,实现了人人满意,同时,原山林场在推进艰苦创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还积极帮扶、带动林区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苗农们口口相传:“原山绿化公司是我们苗木产销最大的流通单位。”原山于2003年在全省国有林场中率先成立绿化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原山绿化公司发展为年产值过亿元,拥有城市园林绿化一级企业资质,在业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不仅让森林走进了城市,尽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孙建博时刻牢记森林是林场的立场之本、发展之本、民生之本。原山林场林区分散,大部分为石灰岩山地,以侧柏和国槐等为主的强阳性树种生长在大片岩石中,被林业专家赞为“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模式林分”,管护和造林难度都极大。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他把村民的插花地买来,建起了长青林公墓,将林区内散落的3000多座坟头全部迁入,并成立了山东省内第一支专业森林防火队,建立了2个森林防火微波视频监控中心,建设了防火物资储备库和8处瞭望台,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区域防火理念,将林区内的插花地、周边的荒山坡地纳入统一管理,连续3年为周边67个自然村配备防火物资。实现了卫星监测、无人机巡航、视频监控、护林员巡护为一体的“空天地人”现代化专业防火体系,提出了“防火就是防人”的科学防火理念。原山林区迄今已实现25年零森林火灾。活立木蓄积量从1996年的80683立方米,发展到197443立方米,净增1167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82.39%,增加到94.4%。三代原山人造林护林45000亩的绿化成果,改变了恶劣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宜居的生存空间。

孙建博经常到林区查看林木生长情况,2500亩优质侧柏林与大片岩石共生。(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担任原山林场书记、场长的24年间,孙建博坚定“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念,每天坚持当日事当日毕,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他开创了党委领导下的“一场两制”管理模式,带领党员干部职工实现了生态更美,产业更兴,职工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2011年,孙建博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从原山林场下属陶瓷门市部到“买全国、卖全国”的陶瓷批发公司。从一个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原山林场到多家单位合并而成的新原山大家庭。孙建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他被授予共和国第三位“林业英雄”,原山林场被树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样板。

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他把生命交给党和人民

“一定要挺过去。任务还没有完成,目标还没有实现,我还不能死。”孙建博在最后一次手术时对自己说。长期的劳累,使孙建博病倒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复杂治疗,他又一次坚强的闯过了“鬼门关”。

工作一天的孙建博,回到家后继续处理工作。(央广网发 原山林场供图)

出院后,孙建博回到了林场坚持工作。2020年,他因年龄原因退休了。从林场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上任命他担任淄博市林学会理事长,全场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选举他为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他在教育基地租了房子,继续在新的岗位贡献力量。

孙建博说,除了岗位的转换之外,为党、为事业、为社会奉献一切的追求和责任没有改变,只要每天早晨能够站起来,就会继续战斗。

现在的孙建博轮椅不能离身,靠轮椅走路,每隔4个小时吃一次药,以维持正常生活。在回到原山的第一次出差路上,孙建博写到:从2018年出院,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争分夺秒,为组织,为社会,为他人,特别是为原山的现代化林场努力工作。按照原山林场新一届党委班子的要求,不论是调度项目还是参加报告会,还是给来基地参观学习的团队作介绍,坚持每天战斗在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只要是林场和职工的事,我都将全力奉献。用实际行动,做一名党和人民的好儿子。

目前,孙建博重点在做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方面的调研。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选取了2个国有林场和1个市为全国国有林场深化改革试点,原山林场就是试点之一。

“我们计划到2025年完成‘两个基地’‘四个示范区’建设的光荣使命,争取成为全国第一批中的第一家现代化林场。”孙建博说,原山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全力推进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工作,早日建成现代化林场,争做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现实样板。

今年62岁的孙建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已有九年的时间,他曾先后提出关于生态林业、残疾人同步小康、乡村振兴、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建议议案300多件,被评为轮椅上的“谏言先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接连不断。有位参观者向孙建博提出疑问:为了一个基层林场,每天没白没黑的拼命工作,重病出院后接着回到林场继续拼,特别是退休后还要接着干,究竟是什么理由支撑着?孙建博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在旧社会恐怕连命都保不住,更不用说什么荣誉和作为了。我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奋斗到底,我要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这就是我的使命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