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门庭婷)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看来,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基层治理方式,推动着我国智慧社区在蓬勃发展。同时,他观察到,由于当前智慧社区建设处于成长的过程,还面临缺少应用场景规划、缺乏社区治理数据库、缺乏软性服务、缺乏市场和企业等主体参与等诸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受访者供图,央广网发)

针对当前智慧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年两会马一德提交了《关于完善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建议》。

结合智慧家装、智慧居家养老等趋势,他认为相关部门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推进“AI+家装”“AI+养老”的智能应用探索,研发更加适配智慧社区生活场景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要制定智慧社区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应用标准和安全标准等,确保各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

他提出,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加强社区信息资源开发,推动大数据跨地区、跨领域和跨部门开放共享,推进社区空间数字化,建立社区治理数据库,完善社区信息覆盖和数据服务能力,建设智慧社区配套的网络设施。

马一德在建议中强调,要构建智慧社区居委会、居民、企业等相关主体整体运行协同开展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强化后期社区营运管理,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营建与营运工作机制。依据未来居住形态的变化趋势,加强大型租赁社区的文化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强调运营商前置管理与住户自治之间的共同协作,增强租客归属感和社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租住成为生活方式。

他指出,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深化、完善、建立智慧社区产业联盟,面向国企、民资等多种资本开放,充分调动社会主体积极性。在党建引领作用下,强化社区共同体角色,引导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高效协同提供多种优质公共服务,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构建新时代社区共同体。

编辑:安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