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10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通讯员王岳)11月9日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永谦剧场,掌声与欢呼声一次次掀起热浪。舞台上,来自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演员们用《欢腾的柴达木》舞出高原的辽阔;台下,浙大青年举起手机记录着精彩的瞬间。

这场跨越2500公里的文化走亲,由海西州委、州政府联合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主办。这不仅是浙青对口支援十五周年的成果展示,更是一场青年一代主导的“文化对话”,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春的土壤里破土而出。

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演员们踏着欢快节奏,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热情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衣袂飞扬间仿佛将柴达木盆地的辽阔风光带到了江南校园。女声独唱《青藏高原》清亮高亢,纯净的嗓音穿透剧场,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到高原的壮美与空灵。最令人动容的群舞《雪域欢歌》,演员们以精湛的舞姿再现了赛马驰骋、搏克竞技的草原盛景,充满力量感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当蒙古族长调与江南丝竹在《柏树山峰》中交织,舞台下的浙大人文学院学生李同学内心澎湃:“这是我第一次现场感受海西民族文化,呼麦的雄浑、舞蹈的欢腾都让我震撼不已。”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张同学说:“从浙青协作的故事到文化交融的演出,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期待未来能有机会走进海西,亲身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台上台下的互动成了最生动的“民族团结课”。

演出在歌伴舞《永远的家园》中圆满落幕,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剧场,诉说着山海相隔、情谊相连的动人故事。此次文化走亲,不仅让浙大师生领略了海西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浙青同心、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从柴达木盆地到钱塘江畔,这种“双向奔赴”早已超越舞台。这场青春主导的文化对话,正让“浙青一家亲”从口号变成生动的现实。未来,两地将继续以文化为媒,深化教育、文旅、产业等多领域合作,让交往交流交融的道路越走越宽,共同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崭新篇章。

编辑:张海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