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4月29日消息(记者张海东)伴随着隆隆的飞机发动机的轰鸣,银鹰所到之处一场一场雨雪飘然而至,为正在春耕关键结点的高原农区送来甘霖。4月25日至27日,青海省气象部门在东部地区连续实施飞机增雨(雪)有效缓解东部农业区旱情。

气象部门整装待发的人工增雨飞机(央广网发 青海省气象局供图)

据了解,本次青海气象部门作业12架次,累计飞行时长26小时34分,航程7896公里,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雪)的共同影响下,西宁市区、大通、湟中、湟源、平安、化隆、民和、尖扎出现入春以来第一场透雨,作业效果明显,为保障农业区春耕春播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青海省气候中心统计,2025年3月东部农业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约46.9%,大部地区偏少50%以上。4月上旬东部农业区多地出现气象干旱,抗旱减灾增雨任务迫切。3月以来,气象部门以增加土壤湿度助力农业生产和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为主要目标,紧抓作业时机在湟水谷地、黄河谷地、祁连山南麓、青海湖流域等地区开展大范围空地联合作业,多轮次空地联合作业,共实施飞机增雨(雪)作业38架次,组织西宁、海南、海西、果洛等地区实施地面人工增雨(雪)作业129次。春季人工增雨(雪)保障服务的开展,在有效改善农业区土壤墒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