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4月24日消息(记者汪晓青 通讯员马菊香)“这座桥重新修好后,出门可太方便了!”近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大路村云谷川河4号桥顺利完工,村民索明德看着重建后的便民桥说道。
航拍李家山镇(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架于云谷川河之上的云谷川河4号桥,原桥为村民自建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许多村民进出村子的必经之路。去年汛期,云谷川河4号桥被洪水冲毁,村民便用架管及木板搭建了临时桥梁,但是只能行人行走,无法行车,给村民出行带来阻碍和安全隐患。
根据青海省“我家门口那座桥”便民桥梁建设项目计划,4月14日,湟源公路总段西宁公路段对云谷川河4号桥进行重建。
云谷川河4号桥完工通车(央广网发 王进波 摄)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保证技术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对施工现场派驻专人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湟源公路总段西宁公路段副段长王进波说。
4月18日,云谷川河4号桥重建项目完工。崭新的便民桥立于村子里,许多村民专门来看,来走,来感受新桥满满的安全感。“以前过桥时,大家都格外小心,生怕发生意外。现在重新修好,行驶在路上安全多了!”村民索明德说。
“便民桥的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美化了村里的整体面貌。接下来,我们还打算继续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村庄更美丽。”站在桥上的大路村村支部书记白福忠说。
作为青海省第一个试点实施的“我家门口那座桥”项目,湟中区李家山镇大路村云谷川河4号桥顺利完工,成为大路村的一件乐事和喜事。
航拍云谷川(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
农村公路桥梁是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桥梁安全也关系着群众的通行安全。记者从青海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为解决农牧民群众出行困难,结合全省农业区、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和现状需求,青海省计划实施“我家门前那座桥”便民桥梁建设项目,2025年将实施500座钢便桥建设。
一座云谷川河4号桥的顺利落成,不仅为村民们架起了出行的“安心路”,更点亮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随着“我家门口那座桥”项目的全面推进,这些横跨河川、扎根乡村的便民桥梁,将打通农牧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为高原村落注入流动新活力。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