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12日消息(记者张海东 实习记者赵晶婷)“以前忘带材料得跑两三趟,现在家人发张照片就能现场打印,带娃办事有专门的母婴室可落脚,行动不便还能让村委会代办,这大厅真是把我们的难处放在心上了!”在青海郭勒木德镇便民服务大厅,刚办完医保报销的村民对着窗口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地处昆仑山脚下、村落散落的乡镇,正用“六个办”机制与细节关怀,让曾经的办事“老大难”变成了如今的“一次成”。

群众在便民大厅办理医保业务(央广网发 赵晶婷 摄)

郭勒木德镇最远的红柳村距镇政府17公里,曾是当地群众办事的“老大难”。“老百姓跑一趟不容易,我们多费点劲,让大家少跑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建娜的一句话,成了大厅全体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为破解“远”和“繁”的痛点,大厅推出“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窗办、网上办、加速办”机制,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从承诺落到实处——村委会提前收集办事信息,利用微信群实时解答材料疑问,就算忘带原件,现场打印家人传来的照片就能继续办理,群众办事基本实现“一次搞定”。

政务服务的温度,藏在细节里,更暖在关键处。大厅里,一应俱全的母婴室让带娃家长在办事时不用手忙脚乱;行动不便的群众也无需亲自跑腿,村委会提供“代办服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遇到群众早到、晚来或业务高峰,工作人员会主动延长服务时间,用“弹性服务”接住每一个办事需求。

前不久,高校专项计划报名进入关键期,部分农村户籍学生因户口变更需紧急核实盖章,“孩子升学的事耽误不得!”张建娜和同事们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哪怕下班后天色已晚,也坚守岗位为学生办理手续,确保没人错过报名时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尤其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关键事。”这句话,张建娜常挂在嘴边,更落实在行动中。

如今,这座便民大厅的“实事清单”还在持续拉长:全力破解牧民新村、幸福小区安置户不动产权证难题,让居民住得踏实安心;此外,专门开设就业服务窗口,并在今年成功帮助20余名高校毕业生找到心仪工作;同时,不断扩大低保政策覆盖范围,同步推行医保、社保“一站式办理”服务,村民出院后携带相关证明即可直接报销,不用再来回奔波。而这背后,正是郭勒木德镇以“基层社会治理示范样板地”建设为抓手,将政务服务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

从“跑多趟”到“一次成”,从“远距离”到“零距离”,郭勒木德镇便民大厅用高效务实的行动,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这份把“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的服务,不仅让政务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民生动力,让群众的幸福感在一件件实事中持续升温。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