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广袤田野上一面面党旗猎猎,指引着乡村蜕变的方向。互助县以“乡土先锋”三年行动为支点,在党建红与生态绿的交织中,擘画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新图景。
红色铸魂,凝聚振兴向心力
深挖精神富矿,打造“红色教育+感恩教育+实践锤炼”的沉浸式学堂,依托青海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双树村党支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班彦村等红色矩阵,精心规划“重走红色路·土乡新貌行”路线,研学接待突破5万人次。
数字赋能,提升治理精细度
以数字党建驱动高效治理,全面推广青海省党建数字化平台,推动实现党务村务“一屏统管”。创新建立村党组织“红黄蓝”三色动态预警评估体系,对全县294个村精准画像,建立“县级领导联村、乡镇干部包村、县直单位结对”三级联动机制,363名驻村干部组成的121支工作队扎根一线。
先锋引领,共筑富民文明乡
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引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俭办”新风尚。红白理事会介入442例,累计新办婚事606例、简办丧事969例、俭办喜事292例,直接节约开支1066.14万元,婚丧平均支出同比下降35%。
产业筑基,激活发展新动能
按照“县委统筹、组织协调、部门发力”的方式,聚焦五十镇班彦村、东和乡麻吉村、威远镇卓扎滩村等重点区域,通过盘活资产、村企联建、政策扶持等组合拳推进“强村”工程。截至2024年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8914.4万元,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部清零。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班彦村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村”称号。
文化浸润,厚植乡风文明壤
深耕土族轮子秋、丹麻花儿会、安召舞等国家级非遗,组织“非遗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270余场。党员志愿者牵头成立“普法宣讲团”“文艺轻骑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温暖与文明送至千家万户。南门峡林场雷发鸣荣登“青海好人”榜,榜样力量润物无声。
从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到数字治理的精准高效,再到文明乡风的徐徐铺展,互助县以“乡土先锋”党建名片为引擎,正驱动土乡巨轮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航程上破浪前行,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土乡儿女,书写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生动答卷。(张亮)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