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通过“柔性引才”有效满足教育等重点行业领域人才“刚性需求”,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助力县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引”字为先,系紧需求纽带,在引才中“扩流量”。祁连县作为传统牧业县,面临着地广人稀、教育资源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困难,优化教育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各学科高水平人才“覆盖率”迫在眉睫。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祁连县在省、州委人才办统筹规划下,以2025年度“校园引才”为抓手开展教育人才招引工作。引才前结合教学需求深入谋划,确定招引方向;引才中根据应聘人才特点动态调整用人单位学科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人才“流量”;创新建立“即来即议”“一才一议”个性化服务模式,构筑起“引凤入巢”桥梁,确保人才“流量”向“储量”高效转化;充分发挥现有人才队伍“以才引才”作用,充分人才资源“朋友圈”,在开展人才招引活动时同步建立起教育领域专项域外人才库,变单次招引为“时时跟进”,有效扩大了人才招引来源。
“实”字为要,坚持严把入口,在服务中“提质量”。祁连地处高原牧区,生活习惯、家庭环境、教育理念、生源水平的巨大差异始终影响着教育人才在祁工作实践。以往引进的部分教育人才“留不住”、留下以后发挥不出应有作用的问题制约着祁连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让引进的教育人才资源有效克服“水土不服”,在葆有足够发展潜力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即战力”,祁连县坚持强化人才招引谋划,县委组织部会同人社、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深入调研县域内教师队伍特点、分析专业能力需求,结合现有人才资源“短板”和行业发展规划研提人才招引标准。细化人才留用服务,生活上逐项切实解决人才“房子”“孩子”“圈子”等现实问题,事业上聚焦铺平人才发展路径,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入手为来祁教育人才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帮助其安心工作、顺利成长。优化人才招引形式,在开展“校园引才”过程中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组织用人单位主要领导、学科建设带头人与应聘人才面对面交流,在完成“初筛”的同时主动磨平双方“颗粒度”,有效促进了人才与学校的精准对接。亮化人才招引程序,严格落实《青海省校园引才办法(试行)》《青海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办法》等有关规定,公开透明组织考核测评、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同时外请海北州人事教育考试中心专家参与面试环节,科学评估拟引进人才专业技能水平,确保引进人才整体质效。
“用”字为本,着眼聚沙成塔,在工作中“补能量”。为使引进人才科学释放发展“潜能”,有序完成从高学历人才向高水平教师的“身份”转变,搭建起结构合理、能力过硬、传承有序的本土教育人才队伍,祁连县加强精准用才,立足引进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学科特点“扬长避短”科学安排岗位、精准匹配职能,助力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优势,保障人才队伍“落地生根、化木成林”。加强科学评才,着眼用好考核“指挥棒”,不断完善人才队伍考核评价体系,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观念,树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才导向,不断激发引进人才工作热情。加强实践育才,突出一线锤炼,在招引人才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推动其积极参与教育课题研究、赴牧区一线“送教上门”等急难险重任务,让人才队伍扎硬寨、打硬仗、练硬功,着力培养有理想、肯吃苦、敢担当、肯奋斗的教育人才队伍。(拉欠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