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将韩贵银放到海拔3452米的德令哈作业区羊肠子沟压气站时,没有一见钟情,经过岁月的淘洗,却让他日久生情。

“对压气站比对自己家还熟悉,压气站就和我的家一样,17年来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有感情了。”韩贵银的语气平和而有分量。

工作以来,有10个春节韩贵银是在羊肠子沟压气站过的,今年国庆节他又一次在站上坚守岗位。

小站的每一台设备、每个角落他都了然于心,韩贵银的深情如阳光般洒在配电间、压缩机房、发电机房……

在举国欢庆之时,韩贵银是西部管道公司众多坚守一线的员工代表,多年来,也是基层小站的拓荒者、守护者。

遥望远方的韩贵银(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于荒凉处擦亮青春

羊肠子沟压气站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方圆60公里没有人烟,没有一点绿色,是西部管道公司1.6万公里油气管线中涩宁兰线上一个制高点,这个高原小站令无数人望而生畏,在沟里工作的人总是得到很多“仰视”。

涩宁兰线2001年建设之初,建了羊肠子沟清管站,这条中国海拔最高的输气管线,从诞生时就很不平凡。

2006年羊肠子沟清管站扩建为压气站时,21岁的韩贵银就到了站上实习,洗澡要去100多公里以外的德令哈,实习的那一年,8个月后他才回了一次大通县的家。

回忆当年,挤着住在简易工棚,但每个人干劲十足,头疼、流鼻血、掉头发这些高原反应都无法阻挡大家的激情。

韩贵银跟着技术员调试设备、安装阀门,不断积累着知识和经验,在之后年复一年的岁月里,一直与他亲手安装的压缩机为伴。

电气设备投运操作(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韩贵银成了羊肠子沟最“老”的员工。

他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见证了羊肠子沟压气站的诞生、发展和壮大。从输气工、机械岗到电气岗,韩贵银成了电气大拿,又是多面手,哪个岗位缺人,他都能顶上去干,最后成长为站上的带班班长。

“刚到站上工作时,我曾面临过巨大考验,发动机、压缩机都是进口的,我中专毕业英语底子薄,就跟着站上的技术员学英语,学机组的规程,扎扎实实学了3年。”韩贵银说,要想干好工作就要一直学习。

这些年来,韩贵银不断进行学历提升,参加公司组织的外出培训,用理论指导实践,他得到了快速成长,也如愿以偿地取得了电气工程本科学历。

在羊肠子沟工作的6200多天,让韩贵银最难忘的是10年前一个冬天的夜晚,天气异常寒冷,偏偏机组突然停机了。排除故障后,压缩机进口温度太低,他和同事将拳头大的探头拆下来,将那个铁家伙揣到了怀里,用身体暖热温度探头,探头温度随着体温渐渐上升,终于达到启机条件。紧张而漫长地20分钟过去了,机组终于启动成功,而他的同事脸色发紫,已经变成了一个“铁人”。

卧式分离器维护保养(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羊肠子沟是涩宁兰线上的关键站场,一旦停机影响巨大,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韩贵银和同事深知肩上责任之重。

在高原上书写人生

2015年,慕涛从湖东压气站调到羊肠子沟压气站,工作地点的海拔从3200米提升到了3452米,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他一点都不高兴。

当时慕涛心里翻江倒海,他在湖东站已经工作四五年了,按理说应该把他调到海拔低一点、条件好一点的站场。

到了羊肠子沟,慕涛认识韩贵银之后,他的怨气就一点一点消失了——比他小一岁的韩贵银当时已经在羊肠子沟坚守了快10年。

韩贵银带着慕涛认识羊肠子沟的一切,帮他适应新环境。

在同事眼里,韩贵银性格内向、话不多,敦厚稳重,在站上永远是照顾其他人的大哥。

阀门能量隔离锁定(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慕涛说:“韩贵银的坚守奉献触动了我,他热爱工作,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对羊肠子沟感情特别深,遇到应急处理,他永远都是走在最前面。”

有一次站上遇到复线安全阀起跳应急处理,放空阀如果异常打开,会导致大量天然气放空,甚至产生ESD触发导致全站失效。在站上不能跑,听到报警声,韩贵银快步冲到前面,迅速关闭球阀,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当时的场景让慕涛很难忘。

很快韩贵银和慕涛成为一对黄金搭档,慕涛也成了带班班长,韩贵银休假时,遇到电气方面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打电话寻求远程协作。

在平凡中传递坚守

守土有责,坚守更需要传承,徒弟王程飞到沟里工作三年了,韩贵银对他关爱有加。

“这些年,我带过的徒弟有十二三个。2021年,站上分来了两位姓王的大学生,差点都走了,最后王程飞留了下来。他心定下来后,学习用心进步很快,遇上压缩机大修他得到了锻炼。他干活很细心,在零代码平台应用方面学得很快,我相信他能够干一行爱一行。”说起王程飞,韩贵银流露着欣喜。

王程飞也不爱说话,在他眼里,师傅韩贵银是小站的坚守者,永远都任劳任怨。“在我们德令哈作业区,每个人对我师傅很尊敬、佩服。从到站实习开始,他对我一直很严厉,每天工作结束后,还要用休息时间给我加餐培训,有些东西我第一遍没听懂他会反复给我讲。在生活中他又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工作中我犯了错误他也会生气,但他不会将气愤带到生活中。”

因为海拔高,气候总是变化多端,风沙就不说了,冬天极冷,夏天又总是高温。这样的环境,年轻人待不住,韩贵银也很理解,对留下的小年轻,他总是一手严一手爱。

高原上不能剧烈运动,一跑就喘,早上就集体走一两公里,然后做广播操,晚上大家就打台球,打扑克,一起营造职工之家、军营文化。

小站的红柳(西部管道公司供图)

几年前,站上从其他地方拉了几车土,建了花坛,可什么树木花草都种不活,最后种活了两排红柳,这站上唯一的绿色植物,成了韩贵银眼里的宝。

人不能选择在哪里出生,却能选择在哪里绽放生命。

这10年来,站上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德令哈作业区就能监控各个小站的机组,公司和集团也能看到机组运行情况。

小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在与大自然斗争的同时,员工们像家人一般相互关爱。

不仅站上的变化让韩贵银兴奋,生活的变化也让他更坦然。一双儿女都上中学了,微信视频和家人“云见面”很方便,交通也更快捷了,休假时4小时就能回到西宁的家中。

当妻子和儿女到羊肠子沟感受过小站的特殊后,慢慢开始理解韩贵银,而他也为自己与小站共同成长而欣慰。(西部管道公司 杨尚飞 张雪红 供稿)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