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1月5日消息(记者张海东 实习记者赵晶婷)在青藏高原的广袤腹地,蕴藏600多亿吨盐类资源的“大地瑰宝”察尔汗盐湖,它正以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的双赋能,推动“聚宝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增值。

察尔汗盐湖景区(央广网发 赵晶婷 摄)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作为盐湖资源开发的领军企业,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162项,获授权860项,主导制定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氯化钾产量占国产份额的64%,碳酸锂产能达8万吨,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压舱石”,又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关键支撑。“我们依托察尔汗盐湖70%以上的资源掌控权,攻克‘吸附法从高镁锂比卤水中提锂’这一世界性难题。自主研发出五种钾肥生产工艺,构建起覆盖钾、镁、锂、钠多元资源的全链条专利壁垒,资源综合利用率也从65%提升到了92%。”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生产一车间副主任张伟一边介绍工艺流程图,一边自豪地说。

钾肥水平带式过滤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赵晶婷 摄)
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为文旅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察尔汗盐湖景区以“生态优先、服务提质”为理念,持续优化旅游体验,成为年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的旅游热地。“警、医、交”三位一体立体防护网全天候运转,治安联防、医疗救援与交通疏导无缝衔接,也让“安心游”成为景区的鲜明标签。“我是专门跑来察尔汗盐湖游玩的,亲眼看到像青苹果汁一样的盐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照片拍不出盐湖万分之一的美,这大概就是大自然自带的滤镜吧。”来自山东的张女士激动地说。同时景区通过打造“盐田观光+工业研学+生态科普”复合型产品体系,将工业文明与自然奇观深度融合,成为青藏高原的标志性旅游符号。

盐湖博物馆(央广网发 赵晶婷 摄)
从“粗放开发”到“循环共生”,从单一产业到“产业+文旅”协同,察尔汗盐湖的转型之路,是践行国家“双碳”目标与青海省“四地建设”规划的生动实践。盐湖股份以知识产权护航产业升级,筑牢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屏障;盐湖景区以生态理念激活旅游价值,展现高原生态保护成果。二者相辅相成,让察尔汗盐湖既成为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要地”,又成为展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窗口”。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