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宁10月21日消息(记者贾海元 实习记者王碧珏)10月秋意正浓,青海湖北岸的仙女湾景区已是一片金黄,水天一色之间不时可以看到嬉戏的水鸟,休憩的大天鹅……像是住在这一方天地的精灵。

仙女湾景区秋景(央广网发 王碧珏摄)

青海湿地面积大、类型多,生态区位特殊、地位重要,在我国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青海湿地面积712.98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89%,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2.64%。

近年来,青海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湿地资源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湿地监测预警,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出台湿地保护项目管理办法,发布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水生植物繁育等地方标准,湿地保护地方配套制度政策逐步完善,同时使得湿地保护取得了新成效。

青海湖巨大的水体、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生物的多样性,成为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之地,同时也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和青藏高原最为重要的“气候调节器”。目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1种。

通过负责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监测的工作人员王延明进行监测的望远镜,能看到更多水鸟活动的细节。王延明表示,在仙女湾监测期间检测到的水鸟种类有赤嘴潜鸭、赤麻鸭、斑头雁、棕头鸥、大天鹅、角??等,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好,水鸟的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增加,近来新出现的黑颈鹤更是体现出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

青海湖湿地作为世界七大湿地之一,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也因为其高海拔湿地资源成为世界湿地保护组织关注的重点。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