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梨长得像小灯笼!”“小心点摘,别碰掉旁边的小果子!”9月29日,西宁市水井巷小学的操场满是孩子们的欢笑声,三年级学生围着挂满黄澄澄果实的梨树,开启了一场“生生不息”品梨活动。记者全程在场,见证了这堂从枝头到舌尖的自然教育课。

活动一开始,老师捧着《我的黄色小番茄》诵读,孩子们跟着轻声念,通过“甜甜的葡萄干”体验活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一颗果实里藏着多少生命的故事”。当队伍来到梨树下,孩子们瞬间被满树硕果吸引,忍不住踮起脚尖,伸手轻轻触碰梨子,眼里满是期待。

“一手托住梨,一手顺着枝干轻轻转,就能摘下梨!”在老师的示范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行动起来。有的同学踮着脚够高处的梨,有的同学踮着脚还够不着,请身边小伙伴帮忙托举篮子,将摘下来的梨轻轻放进篮里,生怕碰坏了。

随后,孩子们端着梨子到水池边清洗。一双双小手在水流下认真搓洗,洗完的梨子放在盘子里,黄澄澄的格外亮眼。“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边洗边对身边同学说,稚嫩的话语里满是认真。

最热闹的是分梨和品梨环节。老师把切好的梨分到每个孩子手中,有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有人则把梨块举起来,跟小伙伴比大小。

老师介绍,这场品梨活动是学校开展的生命卷轴系列课程之一,不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尝鲜,更主要的是通过摘梨、洗梨、分梨的过程,让他们感受劳动的意义、分享的快乐,理解“春华秋实”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奥秘。(记者祁晓军)

编辑:汪晓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