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双仓联动 青海蔬菜直通中亚 打通跨境蔬菜销售通道
8月23日,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内,由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的“中国青海乐都农业直通车”仓储点启用,这是青海设立的首个农产品海外仓。当天,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海燕带领团队,将海东市乐都区的马铃薯、彩椒送到哈萨克斯坦南部区域采购商手中。海外仓的设立,标志着青海在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
奇姆肯特蔬菜批发市场是中亚南部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辐射哈萨克斯坦南部及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区域。青海首个海外仓选址于此,并非偶然。而这份“不偶然”,离不开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推动。
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技育苗、特色种植、销售外贸三大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链公司,负责人胡海燕是一名返乡创业者。2023年,胡海燕跟随乐都区人民政府相关人员前往山东寿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其间,结识了当地一家出口公司的负责人。那时,海东乐通试种成功的彩椒正在寻求外销渠道,借助这家公司,乐都彩椒第一次运往中亚市场。
随后,在海关及农业部门的帮助下,胡海燕负责的公司顺利办理了《蔬菜出口资质》与《马铃薯出口资质》。2023年、2024年,企业连续两年出口乐都彩椒到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
出口蔬菜时,胡海燕发现一个短板——青海农产品没有海外储存点,运抵中亚后只能依赖当地经销商对接销售,这在定价方面失去主动权。
“不能总依赖第三方,得有自己的落脚点。”本着这样的想法,今年年初,胡海燕带领团队启动海外仓筹备工作。通过对接当地市场管理部门,企业最终在奇姆肯特设置了海外仓,储存空间达300平方米,配备冷藏室,可满足青海出口农产品的保鲜需求。同时,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设置了第二个农产品海外仓,配套销售网点,进一步拓展中亚市场覆盖范围。
“线上+飞地”串联外贸服务链
两个海外仓相继启用后,胡海燕并未停下发展的脚步。今年年初,企业上线“丝路鲜行”线上大宗贸易购买平台,进一步扩大了蔬菜销售渠道。
“以塔什干的农产品海外仓来说,当地的中资企业食堂、中国餐馆及大宗食材采购商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公司建的平台就是以中亚地区中国采购主体为核心服务对象。”胡海燕说。
打开“丝路鲜行”购买平台,页面设置的蔬菜、水果、调料、肉类、食品、日用百货专区六大板块清晰明了。同时,平台还嵌入一键导航与到店自提功能,关联塔什干海外仓地址,采购商可实时查询库存、规划提货路线,大幅简化采购流程。
在优化外销通道的同时,胡海燕还探索异地种植模式,在中亚布局“飞地经济”试验田。4月份,胡海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附近租赁了60亩土地用于种植乐都彩椒,这也是青海在中亚的首个“飞地”试验田。
胡海燕说,当地政府很关注试验田,搭建了一座温室大棚。团队在大棚内铺设了滴灌带,从乐都带去育苗盘育苗,并派驻1名技术员负责田间管理。今年8月,试验田彩椒结果,产量与品质均达到预期,部分产品已进入当地超市销售。
“‘飞地’种植不仅是试验,还是一个展示窗口。”胡海燕说。这块试验田的意义,在于验证青海蔬菜品种在中亚的适应性,为后续推广本地化种植、降低跨境运输成本打下基础。
持续出口优质新鲜蔬菜
在胡海燕看来,青海开拓中亚市场优势巨大。她说,哈萨克斯坦当地的设施农业较少,蔬菜产量低。青海的新鲜蔬菜品质高,很受当地居民欢迎。冷链运输时,公司配备两名驾驶员,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随后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截至7月,公司共计出口农产品4000多吨,出口额达上百万美元。
青海首个海外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外贸数据上,还在于企业对海东乃至青海农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8月27日,中国(青海)-哈萨克斯坦经贸文旅推介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办,胡海燕跟随代表团一同前往,推介青海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胡海燕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夸德罗公司签订了下半年供货合同,持续出口优质新鲜的蔬菜。
胡海燕说,海外仓不是终点,而是扩大青海农产品海外市场的起点。下半年,公司将设立海东农产品出口基地,挂牌收购农产品,设立常态化外贸销售中心。同时,持续联农带农,以销定产,让更多青海农产品在中亚打响品牌、站稳市场。
从奇姆肯特的首个海外仓,到“丝路鲜行”平台的线上覆盖,再到阿拉木图的“飞地”试验田,青海农产品的中亚之路越走越宽。这条跨越国界的古丝绸之路上,不仅承载着青海的优质农产品,还承载着高原农户的增收希望,成为青海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案例。(记者 吴予琴)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