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有着深厚的藏绣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藏绣艺人资源,被誉为“藏绣歌舞之乡”。近年来,贵南县将藏绣产业发展作为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着力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发挥协会力量,系统推动保护传承、产业升级、创新突破,成为拓宽就业、赋能民生、驱动县域发展的鲜活载体,书写了非遗活化与产业振兴的双重答卷。
贵南藏绣作品(切吉卓玛 摄)
做足保护文章,实现“非遗文化”向“发展资源”转变
健全藏绣资源保护利用机制,成功申报贵南藏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5人、州级24人、县级32人,先后投入990万元保护性收藏《文成公主进藏》等12幅贵南藏绣作品。联合青绣协会、青海师大美术学院开展全省“贵南藏绣”创意、设计、展示大赛,促使文化传承实现跨区域交流。拍摄《非遗传承藏绣独韵》传承人故事系列宣传片,生动讲述贵南藏绣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牦牛·藏绣·歌舞音乐嘉年华活动现场(切吉卓玛 摄)
做大产业文章,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变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南县藏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2035年)》,强化政策导向、项目支撑、人才保障、文创赋能,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近1906万元用于扶持藏绣产业和藏绣人才培育工作。探索形成了“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工坊+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全县有藏绣公司6家,藏绣名家工作室1处,协会1家。2024年藏绣产品年产量6230件,产值达2115万元,绣娘人均增收3万元,“指尖技艺”成功转化为“指尖经济”。
做强创新文章,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
坚持“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发展。不断挖掘开发创意新产品,成功举办多期藏绣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年均培训360人,四级传承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传承人队伍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发挥藏绣协会行业优势和平台作用,积极引导扶持19家文化旅游产业实体,研发挂件、抱枕、杯垫等各类藏绣文创产品44种,赴江苏、成都等地参加各类展会、推介会9次,藏绣、挂件等产品成功走出高原小县,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来源:贵南县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